王希礼忍不住插嘴道:“若以治学为目的呢?”

他面色略微苍白,可能是刚刚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阴影。

张幼双:“若以治学为目的。一,读《礼记》必须要与《仪礼》合读,因为《礼记》就是用来解释《仪礼》的。”

这不是她说的,这是梁启超巨巨宝贵的读《礼记》的经验,她就是照这个来读的,深以为然。

张幼双想了想,干脆分享了出来。

“二是,万不能引《周礼》以解《礼记》,《周礼》晚出不可信。”

“三是,《礼记》其说浩繁,书义繁多,最好读的时候,分类纂抄,比较研究。如唐魏征《类礼》,元吴澄《礼记纂言》之例。”

“四是,《礼记》非出自一人一时代之作,其中各述所闻见所主张,自然不免矛盾。故只宜随文研索,有异同者则并存之,不可强为会通,转生轇轕。”

王希礼若有所悟,曲水前已经有少年拿出了随身携带的纸笔,暗自奋笔疾书。

孟敬仲追问道:“那若以修身养性为目的呢?”

张幼双笑起来,露出两颗虎牙:“那就不用全读了。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去其槽粕?

众人面面相觑,咀嚼了两三遍,深以为然。

觉得这句话也是妙极。

“第一等:《学记》《乐记》《礼运》《王制》

第二等:《经解》《坊记》《表记》《缁衣》《儒行》《大传》《礼器》之一部分《祭义》之一部分

第三等:《曲礼》之一部分《月令》《檀弓》之一部分

第四等:其他

第一等精读,第二、三等摘读,第四等不读也没问题。”

“精读?”此时,有人忍不住站起身,眼神明亮地问道,“敢问娘子,精读又如何去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