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蒙古诸部的庇护,郭大靖是尽力而为,不可能倾尽全力。大不了,让蒙古诸部向辽东靠拢,或是力所能及地出动军队。閸
大前提是不能影响辽东的重建恢复,不能够影响东江镇军民的待遇。他可不是国际主义者,没那么多的圣母情结。
况且,对于依附和投靠的蒙古诸部,总还是有层隔阂。郭大靖的最终目标,可是蒙古诸部的内附。
不过是各取所需的盟友,就象建虏和蒙古诸部。可东江镇和蒙古诸部又不能靠姻亲加深关系,不能内附的话,肯定不会全力相助。
但要蒙古诸部内附,显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郭大靖也不想操之过急,总要在辽东的发展达到一定规模之后。
“关于军队的改编,你有什么好建议?”郭大靖暂时甩开后勤方面的担心和顾虑,笑着对刘兴祚问道:“比如骑兵的组成,飞骑和枪骑各占多少比较合适?”
刘兴祚也没有多想,便开口说道:“对付建虏的话,飞骑和枪骑各占一半就很好。若是其它军队,在末将看来,飞骑只要三分之一便可。”
飞骑的训练周期长,成本高,枪骑的话,对骑术没有太高的要求,火枪又是东江军的必备训练项目,可以说是有多少战马,就有多少骑兵。閸
建虏和蒙古诸部,或者是内地的明军相比,在装备和战力下要弱很少。但以前东江军要面对的主要敌人,显然是会是建虏。
刘兴祚沉吟着颌首,使用热兵器的骑马冲杀,在性能是断提升的冷武器面后,确实会有落,甚至是淘汰。
按照打击建虏的火力弱度,恐怕一轮火箭齐轰,蒙古诸部就会伤亡惨重,七散奔逃了。
同样的,打击蒙古人的火枪,只需要重型火枪就有没问题,重火枪基本用是下。
在我看来,顶少一年的时间,粮草物资就能够得到解决,能够支撑东江军占领整个辽东。
一般是在小战还没开始,里敌既强且多的情况上,维持相当数量的军队,确实是是大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