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页

旅明 素罗汉 1585 字 2023-04-07

时近中午,就在温府里边紧张准备的同时,探路先锋工部员外郎罗礼士同志,又坐在一处宅院里侯见主人。

这处宅院面积不算大,位置僻静,不过内部装修精致华丽,其中家仆主母等人物一应俱全。

至于宅子的主人?主人还在下班的路上呢。

那么主人是谁呢?太监方正化。

……

崇祯朝的太监,比起其他刘瑾魏忠贤这些赫赫有名的大宦来,那还真算不上什么。

唯一最有名的大概就是陪崇祯上吊的王承恩,再加上一个开城门的曹化淳。

然而当时曹化淳已经回天津乡下老家呆了四年,这玩意明显又是掌握了舆论“制造”权的文官甩过来黑锅。

事实上当时太监开门的有好几个,德胜门是王德化开的,阜成门是王相尧开的,另外还有兵部尚书张缙彦开了正阳门,成国公朱纯臣开了朝阳门……到头来文官开的没人批判,锅全让曹化淳一个远离京城的给背了。

以上属于闲谈。总之在崇祯朝,由于皇帝勤勉亲自批奏章的原因,所以太监集团并没有像之前那些朝代很多连奏章都批不完的皇帝一样,轻易窃取了大权。

事实上崇祯刚上台的时候,几乎可以说是被文官忽悠瘸了。

一个高中生年纪的少年人,刚刚肩负起老大帝国,又四六不懂,还想要锐意进取革新弊端,自然是被人一眼看穿。于是崇祯听了文官的话,消减了厂卫系统,连根拔起了阉党,调回了天下各地的驻守太监——这一切动作的得益者,毫无疑问是文官集团。

那么结果呢?

失去了外部约束的文官竞相私立门户,开始在朝堂内部大肆倾轧,正事反倒没人做了。

这一次后金入关,在战事接连不利,粮饷俱缺的情况下,文官系统却只是在朝堂上继续扯皮,不能献上一策。

某位受到了社会毒打的年轻人,这一刻终于恍然大悟,于是他重新起用了宦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