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还是从大明力量投放最薄弱的底层开始……貌似这也是所有势力壮大时的不二选择。
来到这个世界好几年的穿越众,现在已经对大明社会有了深刻的了解,并且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在大明“扎根”的行为方式。
借着剿匪的机会,披着官皮的曹家私军,向所有潜在的反对者展示肌肉,做出威慑,这是取代大明基层实际掌控权最省力的方式——当千百年来官府都没有办法解决的盗匪被根治的同时,其余所有的反对力量今后在和曹大帅放对时,自然就会将武力反抗放在最后选项。
对于想硬生生吞下大明这锅夹生饭的穿越众来说,这种就是最好结局了:只要不是烽烟四起,只要各方势力观望再观望,那么得到最珍贵时间的穿越众,就会以最小的代价建立起社会新秩序,最多的保留民族元气。
第517节 展示和震慑
鬼头洼劳七被扫平以及增城县衙的平匪告示这2条消息,在周边地区的山贼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个时候,人生百态就体现出来了。
最先做出应对的,是一些小股匪伙。就和后世专门去新店消费的人一样,古人同样明白这个道理:第一个吃螃蟹的,大概率会有好处。
于是,就有几股人数少,船小好调头的散匪,第一时间跑去县衙,公开改邪归正求收留。有那略通文墨的,弟兄们还光着上身背着荆条,玩了一把行为艺术。
谷县令当然是高高兴兴原谅他们了。
谷老爷肯定是高兴的:即不用操心降人的安置问题,又可以在县城父老面前刷一波政绩,就连给降人的犒赏银子都有人出了,他还有什么不高兴的?
接下来,看到风头不对,附近的流寇便纷纷开始远遁。
盗匪也分性质的,有毛贼,有坐寇,有流寇。对于流寇来说,增城眼下的局面既然混沌不清,那么还是先走为妙,观望观望再说。
最终,在经过这2波筛选+挤出后,潮水退去,剩下的几家坐寇开始坐蜡了。这几伙坐寇和鬼头洼劳七一样,都是占据了有利地形,传承n代,在当地有头有脸,坐地分赃的大型团队。
然而这时候,大公司的弊端就显露出来了:决策缓慢,首鼠两端,几伙人即不想和流寇一样跑路,又做不到那么多人抹下脸跑去县城投降。
只能再静坐观望一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