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七日限期的后几天里,澳门城里出现了两股人流。第一股就是陆续离开澳门的船队。这些船只什么型号都有,从中式船到西式帆船,上面载满了葡萄牙妇孺老弱。
至于说船只的去向……这还用问吗?自然是葡萄牙人伟大的新任皇帝菲利普陛下在东亚的新领地菲律宾了。难不成还去荷兰人盘踞的巴达维亚?不怕荷兰流氓把妇孺都扣为人质?
澳门的第二股人流是面向大明的。
澳门城里大批的明国商人以及他们的家属,外带扛活的,抬轿子的,水手,菜贩,鱼贩等等等等,只要是黄皮肤黑头发的,最后这几天统统挑担拎包,络绎不绝地穿过了莲花茎关闸。
很快,小小的澳门城里,就剩下弗朗机人以及他们的仆人了。
留守者的总数还是不少的。几十年的繁衍生息下来,即便不算候鸟一样的贸易商人和水手,光是土生澳人的数量也已经超过了两千人。这还不算他们的仆人——数量庞大的日本人,印度人,黑人,以及殖民者从世界各地贩卖来的,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奴隶。
第546节 葡人的抗战准备(二)
1631年4月9日,距离最后通牒还有很短的时间了。
一大群葡人贵族,在领头的杰洛米诺·施维拉总督带领下,来到了位于后世高可宁大街,之前是叫铸炮斜巷……而在明代,属于濠镜澳西竹仔室村的卜加劳铸炮厂视察。
这是题中应有之意。面对即将来临的战争,领导是必定要去视察军工部门的。
话说,澳门卜加劳炮厂在历史上也算是省部优企业了。
由于当年葡人占据澳门之后,经常会面临各路海盗以及英荷流氓的骚扰,于是早在嘉靖三十六年,葡萄牙铸炮专家伯多禄·卜加劳就在此地开办了炮厂。
卜加劳炮厂从开办伊始,就铸造铜炮和铁炮两种产品。其中铁炮主要是由华工生产,而成本昂贵,技术含量更高的铜炮,则由卜加劳亲自指挥葡人制造。
由于卜加劳炮厂的产品质量优异,大炮不但射程远而且坚固耐用,所以名声很快就打了出去,成为了远东最著名的武器工厂。
在之后的岁月里,卜加劳炮厂不但全数提供了澳门各处炮台用炮,其产品还提供给了经停澳门的各国武装商船。包括菲律宾在内的东亚各殖民地,也有派人来采购火炮。
卜加劳炮厂的名声甚至连京城的明国皇帝都听到了。早在7年前的天启年间,明廷就从澳门购炮4门。而就在2年前,崇祯皇帝也掏银子买了10门大炮,还给安置在北京城楼上的澳门大炮赐名为“神威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