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统领淮西军、淮南军的柴、安两位节帅,乃至我朝南面征楚招讨正使、副使所部兵马,还要攻打升州上元、宣州宣城等要地。徐温、徐知诰据城死守,还有吴将周本挥军去救……我等最好不要劳烦其余诸路同僚军旅。以一万五千兵马,牵制住越国援吴的军旅,不可急于一时。”
符彦卿沉声说着,也颇有几分当年父亲符存审对他耳提面命、言传身教的意味,继而对他这五弟符彦能言道:
“你且记得,不谋一域者,不足以谋全局。为将者,也切记要沉得住气,不可只因一场战事的胜负得失,便鲁莽冒进。先想想越军这次出兵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到底还是要继续北上去驰援徐温的……可是从虔州南隅,一直打到吴国国都宣城,乃至徐温所在的升州上元,又谈何容易?
骑兵的长处,不只在于集结成冲锋阵势,前去摧锋破阵,更在于来去如风,胜则进击,杀溃敌众,不成则引兵归返,敌军却是追之不及……就因这次战事而言,如果没有十足冲溃敌阵的把握,骑兵深入,却更容易被敌军包抄起来,那么兵马的伤亡折损,便是得不偿失了。
可是我等既然能够确定越军的动向,即便形势险恶,却还要继续北上……那么我军也不必急于同敌军一局定胜负,半途频繁利用骑军进攻,疲敌扰敌,直待其人困马乏,又当如何一举拖垮击溃越军,我也已经想出个主意了……”
第1128章 举步维艰,还要断你后路
当符彦卿、符彦能所处的军阵当中鸣金声起时,一队队魏军锐骑相继拨马转向,铁蹄纷沓,便徐徐朝着东北面开拔而去。
正在战团中厮杀的骑军甲士,也立刻口头传递讯息,连声叱喝,一边去救应那些虽然从马上坠落,可是仍在缠斗激战的同袍。不再往敌阵深处凿去,大多骑兵不慌不忙的掉头撤离。
谨守阵列的越军步兵,发现魏朝骑兵已经开始撤退。虽然迅捷如风的骑军队列中,亦有骑射手回身张弓射箭,越军后阵又抛射出一蓬蓬箭簇,空中箭雨交织。很多人气喘吁吁的格挡闪避,不过激烈白刃战就此告终,也不由松了一口气。
可梁克贞死死凝视着渐渐远去的魏军骑众,面色依然十分凝重。因为他很清楚符彦卿所统领的敌军并非是被打跑的,而是从容撤兵……对方不知何时还要再杀回来,一直紧绷着神经小心防备,也未免太过被动了。
然而即便眼下的处境十分尴尬,梁克贞自知他奉越国国主刘(上龙下天)的旨意出兵救吴,那还是要继续带领军队北上。符彦卿摆明了就是要利用骑兵机动性强的优势,想打就打、要撤便撤……可是就算能预判敌将的计划,却也只得硬着头皮死撑下去。
是要从后世江西省的最南端,北上至安徽宣城、江苏南京地界……沿途大多州府却都成了敌占区,继续行军下去,必然举步维艰。
随后几日内,符彦卿便充分地发挥出骑兵机动性强的长处,骤然杀出、迅速集结、迂回包抄,试图冲垮敌阵……饶是梁克贞小心应对,也不过是让对方付出些许伤亡的代价,越国兵马终日却如惊弓之鸟一般,在魏朝骑军攸忽往来,稍触即退的攻势下,也搅扰得愈发疲惫不堪。
直至梁克贞、李守鄘所部越军顾前顾后的行进至虔州、吉州交界处的泰和县(后世江西省吉安市西南面的遂川县)地界,魏军骑众袭扰的频率逐渐减少,也让人困马乏的诸部将兵不禁松了口气……可是梁克贞却感到事有蹊跷。
即便现在尚还未曾收到魏朝大军已经杀至长沙府城下,楚国国主马希声也愿奉降表,与魏军协商愿意赶赴汴京请罪的战报。可是梁克贞已经知晓楚军那边的战况极为被动,甚至也有亡国之危……盟军自顾不暇,越国这路援兵却要尽快前去与徐温、徐知诰会合,才更有可能保住吴国这一方唇亡齿寒的势力。
所以对于已经被魏军攻占的州府,梁克贞也无暇去为吴国收复失地,越军进行的方向,只能是先援宣州、后救升州。可是符彦卿做为这一路敌军主将,他的职责所在,按说也应该是拦截越国北上支援徐温的兵马。但是魏军先前频繁进行袭扰,眼下却又似凭空消失一般,这可就有些反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