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页

看上去过的还是蛮滋润的,这让方瑜也突然有点想去当个道士了。

这个事只是路上的一个小插曲,在讨论之后,很快大家就恢复了沉默。

逃荒的路线从来都不是随便乱选的。

方瑜的在探听中得知,这次逃荒要以河流为路引,向着南方前进。

一路上,遇到官道,就碰运气找找县城或者村落,找到县城后,大家就会一同进入县城,先乞讨,然后观察县城情况。

假如这个县城不是灾害地区,就会有人留下,在这里找个村落加入,就此在这生活。

但不管是县城还是村落都不可能无限接纳灾民。

那些无法留下的灾民,则只能继续流浪,直到在途中死去,或者找到可以接纳他们又可以生存的地方。

说起来好像也就这么一回事,但其中的困苦和煎熬除了逃荒的人之外,没有人能切身体会。

之所以要以河流为路引那是因为,哪怕在古代,大家也知道,要生存就必须靠近水源。

所以沿着河流,再参照下方向,基本都能顺利到达南方的城市。

而且,就算找不到,这一路大家也离不开水。

特别是遇到的还是旱灾,没有吃的还能撑,没水喝,那真的撑不了。

他们现在顺着的这条河是属于楚河的一条分支的分支,村里一般也把它叫做楚河。

给每个山川河流取一个名字,在现代叫文艺,在古代,那就是傻x了。

十里八乡的,一声狗蛋就能叫出一个连的人。

指望这些饭都吃不饱的人去给这些山川命名,那纯粹就是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