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宫,宣室殿。群臣肃立,静候景帝上朝。
今天的早朝与以往大不相同,有很多新面孔。董仲舒、申公、朱买臣、严助、公孙弘、赵绾、王臧这些人才终于列于朝班。
虽然他们还没有给景帝正式命官,毕竟已经在朝堂之上了,这是可喜可贺之事。
在历史上,尽管他们有不尽如人意处,为后人所诟病,可是,他们对历史做出的贡献是无用置疑的,他们能列于朝堂上,说明汉朝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汉朝将走向文治武功全盛之局!
这些新进人员,他们的班次靠后,乍一看之下,仍是让人有气象一新之感。
不少朝臣不时瞄着这些新进人员,不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他们议得最多的,就是朝局将会发生何种变化,哪些人会晋升,哪些人会贬黜。
前不久,景帝刚刚把许昌和庄青翟两个位高权重的人给贬了,主父偃和赵过异军突起,突登高位。今日朝堂上如此多的新人,这朝局的变化必然很大,被贬黜的官员不在少数。
“皇上驾到!”
就在群臣议论纷纷之际,春陀尖细的声音响起,群臣连忙闭嘴,准备朝见天子。
景帝身着皇袍,头戴通天冠,大袖飘飘而来。来到御座前,没有就坐,扫视群臣。
“参见皇上!”群臣见礼。
“免了!”景帝一挥手,目光落在董仲舒这些新进人员身上,微一颔首,脸上带着笑容:“朕做皇上十几年了,在这宣室殿接受你们的朝见,说起这次数,还真不知有多少。可是,十几年来,朕就没有今天这么感慨,你们瞧瞧,朝堂之上多了这么多的新面孔,朕就想到了气象一新的说法。”
这是铺垫,铺垫一完,就是正事。正事一出,不知道有多少人丢掉官位,不少大臣胆颤心惊,等着景帝的宣判。
“你们知道,朕为何有这种想法吗?”景帝接着训话:“十几年来,朕在宣室殿听得最多的就是,匈奴横行,来去如风,今日在东,明日在西,说到底,就是匈奴不可战胜,大汉任由匈奴拿捏,就没有几个敢昂起头,挺起胸的大臣,在这里大声说:匈奴不可惧!”
这是十几年的通病,不少大臣说过这话,不由得羞愧的低下了头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