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人才,还仅仅是为人熟知的人才,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人才?
鬼谷先生辞世后,他留下的学术,多少人在研读,多少人在运用?韩非是法家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就来源于鬼谷子,尽管他是荀子的弟子。
鬼谷子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他的名气,在汉朝依然响亮如昔,刘彻乍听之下,哪能不惊的。
“鬼门和墨家,是战国时代的天下显学,执天下学术之牛耳!”景帝接着解释:“鬼谷先生与墨子本是好友,却是各行各的道。鬼谷先生隐居在鬼谷,培养人才,这才有孙膑、庞涓、张仪、苏秦、商鞅这些纵横天下的奇才。而墨子却是建了一座墨家庄园,作为墨家的根基。墨子主张非攻兼爱,广招门人弟子,不仅个个精通百家之学,还身手了得,除暴安良,扶危济弱,被赞为‘政侠’。”
微一停顿,道:“战国之世,政侠出山,轰轰烈烈,四方云动,列国诸侯侧目。如今,政侠虽存,却不再是以前的政侠,他们只是为千古名世守一方净土,称为‘万古堂’。商鞅、孙膑、白起,他们都终老于万古堂中。”
“商鞅未车裂?白起未自刎于杜邮?”刘彻的眼睛猛的瞪大了。
商鞅车裂于咸阳,白起自刎于杜邮,史书记载得明明白白,刘彻乍闻之下,哪能不惊的?
“不仅商鞅未车裂,白起未自刎于杜邮,就是晁错也没死。”景帝的话更加惊人。
“晁错没死?”刘彻骇然不已,猛的跳起来,眼睛瞪得滚圆,一脸的难以置信。
第二十七章 千古伟业
昔年七国之乱起,刘濞打起“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把一场反叛阴谋粉饰成忠义之举,景帝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不得不把晁错腰斩于市,诏告天下,要七国罢兵。七国不允,其阴谋昭然若揭,先前的反对声浪不复存在,周亚夫趁势进兵,方才建功。若是景帝不把七国的阴谋揭露,周亚夫能不能在三个月内平定七国之乱,谁也说不清。
景帝不可能骗刘彻,刘彻连一点怀疑的念头都没行。可是,晁错之诛是天下皆知的事情,景帝竟然说晁错没死,要刘彻不惊讶都不行。
“呵呵!”景帝把刘彻的震惊样儿看在眼里,不由得笑了:“朕还没那么糊涂!若不如此,难以揭露刘濞的阴谋。只可惜了,晁错再也不能出仕,只能隐居在墨家。哎!朕每每思之,愧对先生啊。”
晁错是景帝的老师,景帝很小的时候,两人就在一起,读书习字,谈论天下大事。晁错对景帝既是臣又是父,关爱倍至,两人的感表非常深厚。
“原来如此!”刘彻从震惊中清醒过来,一脸的笑容:“可是,父皇为此要背上骂名!后人不明真相,会讥嘲父皇的。”
“讥嘲?呵呵!”景帝笑了:“总比杀了晁错的好。这点骂名,朕还不在乎。再说了,如今,朕有长城大捷的胜利,洗雪了大汉的耻辱!收了百越之地,平定了东胡,这可是秦始皇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后人提起朕,一定会赞叹。这事,不过是一桩小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