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的嫁接之术,不亚于现代社会的嫁接之术,非常有用,周阳笑道:“太子,把这书带给赵过,要他试过之后,推广开去。真要如此的话,大汉就有更多的桑树,更多的蚕,更多的丝绸锦缎。”
这嫁接之术一旦推广开,汉朝的蚕桑就会更多,享誉千古的“丝绸之路”会更加繁荣。
“这只是对果树有用,对桑树有用吗?”晁错很是怀疑。
“有没有用,赵过试过就知道了。”以周阳的眼光来看,这嫁接之术,绝对没问题。只是,他不能把话说死。
“我就带回去,交给赵过处置。”刘彻对周阳极是信服。
“太子若要,我这就令人誊写。”真本是不可能带出墨家总院的,只能带个副本出去。对这安排,刘彻也无异议。
接下来的日子,周阳就在此室中读书,遍阅典籍。周阳兴奋不已,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就窝在这里读书,勤奋用功,比起“赶考”还甚三分。
刘彻也是窝在这里读书,每当读到好文章,就要与周阳探讨一番。
一连三天过去,周阳把这里的典籍读完了。周阳收获颇丰,其眼界从来没有如此开阔过,对时代的了解,从来没有如此清晰过。虽然周阳比起古人多了两千年的文明,可是,鬼谷子他们毕竟是中国历史上久享大名的智者奇才,他们的观点看法见解,谁也不敢忽视,要周阳不进步都不行。
怪不得景帝要他放下军务,赶来此地,看来景帝当年来此处,也是获益良多。
最让周阳兴奋的是,墨家不愧是当时的工算圣殿,他发现了少科技著述,虽然还很粗浅。可是,在当时,能有如此成就,已经相当惊人了。若是能去芜存精,编成教材,就可以拿来培养人才了,根本就用不着再去费心思另编教材。
“先生,可想好了?”周阳摇摇酸疼的脖子,打量着拿着一描金匣子进来的晁错问道。
“击破匈奴,正其时矣,在下愿为此而尽一份心力!”晁错终于答应出山了。
“太好了!先生出山,顶得上十万大军,击破匈奴的胜算又大了许多。”周阳大是欣慰,晁错是一位大才,别的不说,有他来帮着处理政务,就可以减轻很多负担。
“大帅,这里面还有一部奇书,却一直没有放在这里。”晁错把匣子递到周阳手里,道:“大帅,你瞧瞧。”
“哦!”能得晁错如此看重的书,定然非同小可,周阳郑而重之的接过,打开匣子,取出竹简,眉头一拧:“计然策?”
这个名字有些陌生,思索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