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页

长公主抛开杂念,忍不住追问道:“你为何不问一问我?为何我阻止你去办理盐事?”

“这还用问?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李佑立在屋门装作不在意道,口里阴阳怪气的。

归德千岁的粉脸抽动几下,忍住火气咬牙切齿道:“你可知道,太祖有律例,苏人不得在户部为官吏!故而我朝也不用苏人去办理户部之事,你真要和户部一起办盐事,只怕弹劾你的奏章顷刻之间就能把你淹死!你知不知道好歹!”

啊……这么说来又误会她了?李佑尴尬地回到屋中。“谁叫你总是干些让人误会的事情。此时外面太冷,还是先不走了。”

第二百六十六章 树不静而风不止

十二月九日,有朝会。所以李佑在这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凌晨,顶着寒风摸黑入宫了——这是做京官最痛苦的时刻。

会合了其他礼仪官,李大人与另一名捧着宝玺的尚宝司官员为前导,从内宫中将天子銮舆引到皇极门,贴身内监把昏昏沉沉还在打瞌睡的少年天子扶到宝座上。

皇上清醒不清醒无所谓,一切环节都井然有序地自动运转起来。唱赞的唱赞,鸣鞭的鸣鞭,过河的过河……大明景和七年倒数第五次朝会开场了!

乏善可陈……结束后李大人揉着几乎冻僵的英俊脸面,与其他中书舍人混在一起行走,亦步亦趋地跟随阁老,朝着会极门方向而去。

内阁僚属不禁人人侧目,这还是卓尔不群的李中书么?内阁都知道,李大人自诩身份特殊,在礼节方面向来是就上不就下,时常与大学士里最末位的杨阁老谈笑风生一起走的,对此他们已经无力嫉妒了,只有深深的羡慕。但不知道今天李佑为何转了性子,屈身与他们这群从七品杂流舍人厮混。

随后二三十个中书舍人立在会极门下,束手谨立,恭恭敬敬地目送大学士们首先穿门去内阁。

却说文华殿大学士袁阁老一马当先走到会极门里,虽然昂首挺胸,但总有一种芒刺在背的感觉。他忍不住回首西望,瞥向立在人群里执礼甚恭的李中书……这必有妖孽罢?

李中书奇奇怪怪的举动还没有完,他又不知道找谁写了一幅字挂到自家公房的墙壁上。内容只有“一团和气”四个字,据说大有来历,是当年宪宗皇帝流传下来的。已经有好几个受宠若惊的人被李中书和和气气盛情邀请到屋中喝茶了……

不管别人如何想,这些天李佑渐渐懒散沉静下来,无论何时只是按部就班地做着自己的差事,绝不肯多走一步,多说一句。

当然,一个天性不安分并且精力旺盛的人,总是需要找点事情宣泄的。譬如现在李佑手里就有邸报这个貌似没什么风险的玩具。

自从到了内阁办事,李大人就不看邸报了,因为毫无必要。几乎所有奏章表册都要从手里过一遍,而且太后天子的谕令也都要从内阁草诏备案,李大人还用得着看通政司摘抄邸报来了解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