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都是微微一笑,对这平和的天子大生亲近之心。
“小臣僻居乡野,早有行遍天下之志,愿为官家,远赴流求!”邓若水当先道。
“邓平仲,对你,朕却另有安排,倒不急着去流求。”赵与莒笑道。
“陛下之意,臣等谨遵!”
这三个太学生领袖,正是血气刚烈的年纪,得天子这般吩咐,哪有不应承的道理。况且有人出钱,又不是贬黜,倒是个难得的见世面的机会,故此都是满口答应。
“你们也可以在太学之中寻那些志同道合者去,几十人便可……晋卿,没有问题吧?”
“官家只管放心,流求招待几十人还是招待得过来的。”
“多走多看多问,切勿指手划脚盛气凌人,若是被朕知晓汝等有作奸犯科之事,休怪朕言之不预了。”赵与莒又交待道:“每有所思所得,便写下来,可以托人带回临安,交给邓平仲。”
那三人都领命,赵与莒再度转向邓若水,笑道:“朕有一事,非邓平仲不可。”
一四九、尧舜堂上置木鼓
新式马车因为用了流求来的钢轴车轮的缘故,在路上跑起来分外轻盈,如果不是道路实在有些不堪,人坐在马车之中,几乎感觉不到什么震动。这种马车,临安的工匠也开始模仿,只是无论他们怎么样模仿,工艺可能比流求产的更考究,却总也无法将价钱降到与流求马车一般的地步。
邓若水坐在这马车之上,眉眼间始终带着笑意。
前些时日的喧闹,已经渐渐远去了,但临安是个热闹的城市,永远不会缺少热点。眼看端午将至,一个新的消息让临安的书生士子们再度兴奋起来,一份免费发放的“报纸”被送到了他们手中。
跟随流求“使船”来的,除了在那日骚乱之中被捣毁的东西外,更多的是一些没拿出来的机械设备。比如说最新式的金属活字印刷机,还有与这印刷机配套的大量流求粗纸、流求特制油墨等等。
同时,随船来的人中,有相当数量在来之前受过印刷训练,虽不能说极熟练地掌握这活字印刷机,却也可以派上用场。
故此,仅仅用了三天功夫,两万份、每份由八张大纸组成的《大宋时代周刊》问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