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边的聂士成中军帐,已经开拔了,一万两千人的龙旗军留下了一千人,剩余一万一千人在聂士成的指挥下,分作两镇,分别由冯国璋和王士珍指挥,向着长崎城所在的佐世保市的北方而去。由于飞艇回报,南面的波左见町一带,地形复杂,而且有日本军人经过,恐怕有埋伏,所以聂士成选择了佐世保市的北面,打算从佐町和松浦市穿插,直接进入相邻的佐贺县,然后命令舰队停止炮击,大部队直接进入长崎,搜索他所认为藏匿而实际并不存在的日军隐藏兵力。
而天上有飞艇看着,也不怕有什么意外,即使是三万人一同袭击登陆场的一千人,在舰炮和留下的七八挺马克沁的防护下,不撂下个万儿八千人,也休想冲到海边。当然,日本人哪有那么傻,他们冲过来跳海自杀吗?
在这样的状况下,还没有接战的战局正在向着一种较好的方向发展。
不过世事就是这么奇怪,有时候给己方带来最大伤害的,往往会是自己人。如果局势一直按照聂士成所想象的这样发展下去,那么长崎城一定会避免掉那场浩劫。但是,聂士成部向佐贺的运动,使得山根信诚师团误判了形势,也正是他的莽撞举动,导致了火烧长崎悲剧的发生。
让我们将目光收缩到九州岛的战略层面上,当日下午二时许,聂士成部开始运动到长崎城的侧后方,试图躲避聂所认为的城内隐藏兵力。同时,第二波登陆船团在舰队护航下抵达熊本,轻而易举的占领了空城,统兵官直隶提督叶志超。
而海面上,山东新军戴宗骞部,正在翘首望着东方,兴奋而又无聊的消磨着时光。
日军方面,山根信诚部一万人已经撤退至有田川(叫有田的小河)一线布防,这里已经远离了清国海军舰炮的射程,山根信诚的目标就是在这里狠狠地教训一下支那人。为了这个目标,他甚至放弃了长崎。
第二卷 140章 长崎攻防战(三)
悲剧完全发生于一场误会。清军的误会来自于他们的统帅聂士成,从聂大帅的角度来说,长崎高达三万人的武装部队不明去向,他必须要对自己的国家,自己的部队负责。所以,他选择了一个较为安全的进军路线。
而日本人的误会则是这个误会的衍生物,当山根信诚师团的一个步兵旅隔着有田川发现聂部的时候,愚蠢的攻击行为发生了。理由很简单,因为他门必须要对身后的师团部以及其他正在渡河或者已经渡河但还没有布置好防线的兄弟部队负责。
这是在日本国土上的第一次平原野战,参战军力相加超过了两万人,依照日本人的标准,这足以称得上一次合战。是以,姑且让我们命名之有田川合战。
而在长崎以南的饭盛山和番神山一线秘密驻札的乃木希典一部,也在密切的注视着长崎方面的变动,峰高362米的饭盛山使得整个长崎城以及海边的清国舰队的布防情况尽收他的眼底。
“乃木阁下。”他的副手叫高桥新之助,注意到自己的长官脸色肃穆,有心说一些其他的话题来冲散一下眼前这种紧张的气氛:“这场仗胜利之后,阁下有什么心愿么?”
乃木希典放下望远镜,转过头来涩涩地笑了笑道:“胜利?不管怎样的胜利,都不能避免长崎的毁灭了……”叹了口气道:“也许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的能力在陆上多杀伤支那人了吧。至于他们的海军,实在是无能为力了。至于我本人……也许会在战后负责起明宫嘉仁皇太子的军事教育了吧。这是天皇陛下的旨意,也是我乃木希典的心愿……你呢?高桥?”(明宫嘉仁皇太子即后来的大正天皇,明宫乃宫号,不是姓,日本天皇没有姓。日本皇子皇女一出世,即有宫号,名字中皇子必带仁,皇女必带子。)
“我?”提到自己,高桥挺起胸膛,昂扬地说道:“身为帝国军人,高桥从没有想过除去在战场上为国捐躯以外的死法!就让高桥为了保卫长崎而捐躯吧!”
乃木希典看了高桥新之助好一会,点了点头,略带伤感地说道:“是啊,帝国军人身受天皇陛下厚恩,除了以身许国之外,还怎么能有什么私心呢?今天,我便在你高桥面前立下誓言,如果高桥新之助在这场长崎合战中为国捐躯的话,乃木不敢随后赴死,那样会有负天皇陛下的恩德。但,乃木已将这条命,交给了天皇陛下!天皇陛下驾崩之日,便是我乃木希典捐躯之时!”(乃木希典,明治天皇死后,即行切腹尽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