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当年的汇率银元兑英镑78:1计算,六万四千多英镑的奖金即使放在欧洲,也是一个令人咂舌的数字。
并在每年开春后的乾清宫赐宴上,对上一年度的奖项进行逐一颁奖,同时颁布的,还有一项由军部从军费列支的同样奖金额度的军事工业方面的技术奖项,谓之为龙威基金。
在宣传部在全国各国有,民营媒体的大肆宣传之下,1902年普遍被认为中国的科学技术奠基年。
另外一个措施就是大幅增加皇家研究院的研究预算,并在编制上享受与内阁各部同样等级的待遇,这是继新政伊始以来大规模开办基础教育和精英教育之后,在近几年军事方面没有大规模开支的情况下的又一个在科教方面的重大投入。
如此算来,这两年现在每年二十亿银元左右的财政收入中,归由教育方面直接支配的就占到了近三成,达到了五到七亿元不等,成为财政支出的最大的大头。这些年来的军事和教育两项大头支出,加上各项工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开支,构成了这一阶段以来的财政的最大三个方面支出。其中哪一项都少不得,所以尽管每年财政上都不是太宽裕,连续七八年我都没从国库往内帑拨入一文钱,但考虑到国家今年数十年的发展就靠这几年的奠基,什么也都值得了。
到了1903年的下半年,德国倾注大量人力物力的坤甸港终于投入使用,并成为南太平洋地区继马尼拉港之后的第二大港,德意志帝国的太平洋舰队终于有了合适的母港,并以此为基地,掀开了英德两国太平洋争霸的新格局。
到此时,经过一系列的舰队调整,英国海军用了一年的功夫在远东形成了对德国太平洋舰队微弱优势,东印度舰队新近补入两艘无畏级战列舰,而香港的中英联合舰队则接受了从地中海舰队调拨过来的三艘皇权级战列舰,加上原先的科林伍德号,形成四皇权的配备格局,一时之间,从新加坡到菲律宾,南至澳大利亚,再也不是风平浪静的格局。
寸步不让,这就是大英帝国展现出来的新的决心。
在国内格局方面,英国人民并没有对保守党力图保持在全球平衡的政策产生怀疑,但是对担任首相职位七年之久的索尔兹伯里侯爵难免有所不满。这位比任何人都富有虚荣心的典型的大英帝国的政客,终于在1902年结束了他长达七年的第三个首相任期,由于对德意志帝国咄咄逼人的攻势毫无作为,并且在任期内逐渐丧失中国的友谊和在亚洲的优势地位,他终于在1902年地7月12日黯然引退,并将首相府的居住权让给了本党内的年轻一代——亚瑟·贝尔弗。
这位保守党的新领袖极富国际观和利用局势的能力。针对议会对德国挑战的质询,这位表现出十足鹰派气势的首相回答了简短而极其有力的一句话:从大不列颠刮起的风,将遍及中东到远东。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在我致力于解决国内问题的时候,大英帝国自从德国在布尔战争的关键时刻发起全面挑战以来积累的怨气和愤怒。终于在用了两年的准备期后,大英帝国做好了出击的准备。
政界军界的一系列走马换将本来就是一个政策即将发生重大变化的信号,而大英帝国随即而来的一系列政策调整更为这个信号添上注脚。
在中东地区,从内志到汉志(两者合并为今沙特阿拉伯),到格什姆岛,到霍尔木兹岛,大英帝国全面加强了自己的力量,为了防止德国违反有关巴格达铁路的协议,英国开始在科威特屯驻重兵。在巴勒斯坦方向,英国开始支持犹太人。在波斯方向,奥斯曼土耳其为他的摇摆不定付出了代价,英国支持统治波斯的卡扎尔王朝向土耳其发动了低烈度小规模的边境战争,以作为向土耳其的警告。在目前的大背景下,英国和俄国之间如今已经呈现出一面倒态势的大博弈可以先暂时放一放。
而在远东和欧洲部分,英国的攻势将从本年度开始。
数个外交代表团同时被派往以下国家:意大利、土耳其、希腊、中国。
在愚蠢的土耳其苏丹因为在中东方向的战事而对英国的使节表示了最严重的不满,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向德国靠拢的倾向之后。大英帝国的决策立即发生了变动。意大利得到了英国人扔出来的第一块糖果。意大利人得到保证,如果意大利对北部非洲如今的局势有所不满的话,英国将在适当的程度上支持意大利对如今掌握在土耳其帝国手上的利比亚的任何行动——只要意大利愿意。
而希腊也得到意外的第二块糖果,如果他们有兴趣,他们可以派遣军舰到南方的克里特岛看看那里的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