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武则天如此说,贺兰敏之马上趁势吹捧:“姨母,阎太常伯识人如炬,他举荐过的人,一定不会有错的。敏之也是听到阎太常伯曾荐举过狄仁杰,才派人去打探这个人的事,据说这个人在当并州都督府法曹的这几年,破获了不少的大案,许多是疑难要案,而且没有一件是冤假错案,这样出色的人才,不召他来京任职,实是太浪费了……”
阎立本如今为司平太常伯,即工部尚书,贺兰敏之数次找机会想结识这位以书画和建筑设计著称的名臣,甚至想着去索取一幅画。但已经是老头子的这位阎大师,却对他爱理不理,可以说碰了几鼻子灰,根本没机会索画,但贺兰敏之依然对他非常敬重,在武则天面前也是大力称赞他。
“唔,姨母听从你的建议,会马上派人,将狄仁杰召至长安,当面问询一番,看看他是否真的如阎太常伯和你所说这般出色,呵呵……”武则天说着看向贺兰敏之,带点疑惑地问道:“敏之,狄仁杰做出的成绩不小,你荐举他可以理解,但张柬之呢?你打探到的情况并不多,为何就敢于在姨母面前举荐他呢?”
“姨母,前些日子敏之听了你的吩咐后,去查阅了这些年科举及弟的举人,发现狄仁杰、张柬之及其他几人所著文章非常出色,又听闻了他们一些不凡的事迹后,才向你推荐的!”贺兰敏之愁不慌不忙地说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他们在长安及弟,都有不俗的事迹留下……”
“原来如此!”武则天听了,微微地点点头,并没再问询。
看到自己有点牵强的解释武则天也相信了,贺兰敏之松了口气。
“敏之,姨母原本还以为,你一定会向姨母举荐一些军中将领呢?”武则天笑吟吟地看着贺兰敏之:“为何你一个军中将领都没提及?”
“姨母,你吩咐事儿才这么几天,敏之都没空去打探更多的人,你这不是强人所难吗?”贺兰敏之说着,嘻嘻笑了起来,“姨母,你得让敏之喘口气,待过些日子再慢慢去打探更多贤能的人儿么,你催的这么及,要是把敏之累趴下了,都没有贴心的人服侍你了!”
“你这个小坏蛋,尽拿些话来打趣姨母!”武则天笑骂了一句,又马上点点头,“唔,你说的有理,举荐人的事不能太着急,就慢慢来吧,只要你觉得有可以培养的优秀人儿,和姨母说就是了……好了,今日就说到这里吧,你先去吧,姨母要考虑一下你今天所说的,待有空了,再来长你说事!”
“是,姨母,敏之告退!”贺兰敏之说着,作了一礼,又斜眼在武则天那若隐若现的胸部瞄了一眼,在武则天拿眼瞪他时候,笑嘻嘻地逃走了!
走出仙居殿的贺兰敏之却并没有和他表面表现的这般轻松,不知怎的,他总觉得武则天这几天的表现有点反常,特别是在叮嘱他举荐人的事上,太着急了,这后面蕴藏着什么呢?会不会是巨大的波澜?
第二百一十四章 乍起风波
就在贺兰敏之和武则天说事后的第二天,朝廷下发了一道诏令,以司列少常伯李安期为东台侍郎兼正谏大夫、同东西台三品,西台侍郎杨弘武、戴至德,东台舍人张文瓘、司列少常伯兼正谏大夫赵仁本并同东西台三品。
同东西台三品即是早期的同中书门下三品,是实际上的宰相,朝廷一次性新任命或者说改任了这么多位宰相,可以说前所未有,让许多人震惊。自前一天和武则天说了一番事后,心里有惶惶之意起来的贺兰敏之也很是吃惊,他不知道朝廷所发布的诏令是不是武则天的意思,他也更不清楚这些人到底是站在哪方面,是支持武则天,还是反对她干政的。
要是任命的这些人全都是武则天认可的人,那她出招也太狠了,差不多可以看作以直接的手段夺李唐的权了。但贺兰敏之马上把这个想法否定了,以他所知,武则天与这些人并没有过密的交往,至少他所知道的一两个人,如戴至德是东宫的属官,李弘的坚定支持者,不可能听从武则天的,这份突然的任命只能是另外原因之故,想到此,贺兰敏之心内的疑惑和担忧更重了!
心里有疑惑,贺兰敏之也在第一时间进宫,想去问问武则天,让自己心里有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