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页

李颖这时走到杨云枫的身旁,看着滚滚河水,听着隆隆奔腾响声,对杨云枫道:“云枫兄与太白先生的这一阙《将进酒》,只怕小妹日后见到黄河,就会唱起啊!”杨云枫苦苦一笑,没有说话,这时见李澄从马车上跳下,一群侍卫跟在身后,另一帮侍卫则是去了码头,等待着早就准备好的官船靠岸。

李澄看了一眼李颖与杨云枫,随即吩咐了身后的侍卫几句后,这才走了过来,对杨云枫道:“杨公子,待到了长安后,本王派人带你在长安游玩几日……”说着看了李颖一眼后,立刻笑道:“也无需本王派人了,皇姐反正无事,到时候可为杨公子向导!”

李颖闻言脸上泛红,没有说话,却听杨云枫拱手道:“多谢丰王殿下了,杨云枫对什么旅游景点没有什么兴趣,倒是惦记着长安的美酒呢!到时候还请丰王殿下不要吝啬,要带着杨某尝遍坊间美酒才是!”

李澄闻言哈哈一笑,道:“本王倒是忘了,杨公子也是‘醉八仙’其中之一,哈哈,一定一定,不过我皇姐也是酒中之徒,虽然酒量定不如杨公子好,不过相信能与杨公子你同饮千杯!”

杨云枫听李澄不时在自己面前提及李颖,心中依然明了,难道会让自己先送家眷去长安,原来是别有用意,淡淡一笑,冲着李颖拱手道:“原来公主殿下也是酒中巾帼啊,到时一定讨教!”

正在此时官船已经靠岸,一行人立刻上了船,开船之时,已近黄昏,血红的夕阳,余辉洒落在黄河之上,泛黄的河水顿时犹如变成了一河的血水,格外的鲜艳,杨云枫看在眼里,心中一阵唏嘘,暗道这是否暗示自己的长安之路,将是腥风血雨?

安排好了房间,杨云枫简单了休息了一番后,被下人叫出用晚膳,晚膳设在了船头,席间只有杨云枫、李澄与李颖三人,罗冬林站在杨云枫一旁伺候,如今已经是明月初上,春风虽然和煦,但是毕竟还有一些阴寒,夹杂着黄河水奔腾之声,说来也是另一番意境。

李颖这时抬头看着明月,对杨云枫道:“如此佳夜,云枫兄不如作诗一首,助助酒兴如何?”

李澄立刻拍手笑道:“妙哉妙哉,自从在洛阳元宵节后,就再也没听过杨公子佳作了,皇姐不提,本王都快忘记了!”

杨云枫不禁汗颜,心道:“别说你们了,老子自己都快忘记了!”不过如今李颖却突然又要自己作诗,自己心中所会的诗词有限,即便是剽窃,也有山穷水尽之日啊,不过如果推辞,定然也叫李澄、李颖两人怀疑,心中正着急时,一阵威风吹过,倒也真是让杨云枫想起了一首诗来,立刻站起身来,装模作样,仰视天上星月,颇有几分古代才子的样子。

李澄与李颖这时盯着杨云枫看,满眼的期待,特别是李颖,眼神之中除了期待,还有一股特殊的意思在其中,此刻见杨云枫风度翩翩,傲然而立,那银灰的月光洒在杨云枫的身上,李颖心中竟然莫名的一酸,眼前这个男子如今已经是她最要好的朋友的丈夫了,而偏偏自己对他始终不能忘怀。

却在这时,只听杨云枫道:“倒泻银河事有无,掀天浊浪只须臾。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

李澄听完立刻拍手称好,李颖却是回味无穷道:“黄河浊浪排空,仿佛银河倒泻,惊涛骇浪震慑人心。但在云枫兄看来,这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这种反衬手法的运用,更加突出了云枫兄对人生的深刻领悟,揭示了社会生活中人情险恶的一面……莫非云枫兄你对洛阳一事至今还是念念不忘?”

杨云枫心中暗道:“只是因为老子会的诗词有限,今日又在黄河之上,自然要想一首与黄河有关的诗词了,这首清朝宋琬的《渡黄河》就这么随口而出了!”不过若是论心境的话,这洛阳一事,杨云枫还真没去在意,恰恰是为去长安而担心,这首诗本就是说人情比黄河更险,而长安作为大唐的政治中心,自然也会比洛阳更加凶险了。如此无意间剽窃的这首诗,加上今日黄昏见到了满河“血水”,是否都预示着自己的将来呢?

李颖见杨云枫没有说话,这时端起两只酒杯,走到杨云枫面前道:“云枫兄,过去的事,就别念念不忘了,来,小妹敬云枫兄一杯……”

杨云枫苦苦一笑,接过李颖手中的酒杯,一饮而尽,暗道:“任凭李颖如何聪明,也不能体会老子此刻的心情啊!”

正在这时突然听到有人叫道:“王爷、公主,身后有只不明船只,已经跟随我们半日了,如今正向我们这边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