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页

一直没有说话的唐显这时起身拱手道:“皇上,这余皖埝是李林甫李大人举荐的,李大人有用人失察之过,不如就有李林甫李大人前去,一来可以给李大人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二来,李大人与余皖埝熟识,也方便查出其中关键。”

杨云枫闻言心中冷笑道:“你小子果然不愧是李林甫的人,什么都为李林甫着想,要是这李林甫去了蜀中,这余皖埝还有命在么?即便不被李林甫杀人灭口,只怕李林甫也会强压着此事,此事就再无水落石出之日了,怕只怕这蜀中之事,与这李林甫也脱不了干系吧?”

唐显话音刚落,就听张九龄这时道:“皇上,臣以为不妥,余皖埝是李林甫举荐的,若是让李林甫前去蜀中,只怕此事无论李大人查出什么结果来,别人都会说李大人有欠公允!”说着又对李林甫拱手道:“当然了,李大人处事自然不会偏私的,不过这众口铄金,若是让李大人背负如此恶名,只怕对李大人才是有欠公允啊!”

李隆基闻言不住点头,李林甫一双眼睛盯着张九龄看,恨不得将张九龄生吞了,这张九龄表面上是在为他李林甫辩护,实则就是组织李林甫去蜀中,但是张九龄偏偏说的又合情合理,自己半句也不能反驳。

李隆基点头道:“张爱卿所言极是!”

杨云枫听到这里,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虽然征调灾粮一事,被李隆基帮自己强压了下来,不过这些朝臣定然还是对自己怀恨在心的,况且今日从李隆基看太子李瑛的眼神中,也已经看出,李隆基废了他只怕是迟早的事,如今李隆基没有废他,只怕也是被这突如其来的蝗灾给搅乱了,只要灾情得到控制,这废立台子只是只怕也要提上议题,而张九龄与李适之一心想让丰王李澄上位,到时候自己不免又要被牵扯进去,自己已经看清楚了那李澄的为人,到时候不帮又不是,帮了估计也是白帮,自古这皇上都恨结党营私,况且唐朝有明文规定,如果太子无德当废,有皇子主动争取的,太子与此皇子都弃之不用。

况且从今日朝堂上李隆基对付那些参奏自己的朝臣的手段看来,李隆基依然还是一代圣君,做事雷厉风行,半点不拖沓,他心中自然也清楚他自己的儿子李澄是否堪当大用,到时候自己若是帮了李澄,反而是让李隆基心存余悸了,未免得不偿失,不如乘此机会,谋求一个外调的机会,一来可以避开朝中的大臣对自己的敌对,二来也可以避开太子之争。

第20章 外调赐婚

杨云枫想到这里立刻对李隆基拱手道:“皇上,微臣倒是以为,去蜀中一事,可以弃旧用新,蜀中官员到多都是朝中诸位大人的旧部,无论谁去了,都不免遭人话柄,不如用一个新人前去,两不相帮,自然可以秉公办理,其他人也就无话可说了!”杨云枫虽然没有言明举荐自己,但是这话已经说的格外的明显了。

李隆基听杨云枫如此一说,频频点头,最后指着杨云枫笑道:“杨爱卿所言甚是,甚得朕意,不过这人选应该选什么人?诸位爱卿商议一下!”

李林甫心中一动,立刻对李隆基拱手道:“皇上,臣举荐唐显,他是一个新人,而且唐显如今是司农寺卿,对于农务有一定的了解,皇上,此次去蜀中最重要的就是保证那边的灾民,除了要赈济他们之外,主要的工作就是灾后农田重建,这一点唐显完全可以胜任!”

李隆基闻言又点了点头,看了一眼一旁坐着良久,又寡言少语的唐显,问道:“唐爱卿,李大人举荐你,你自己如何看?”

唐显闻言立刻起身拱手道:“微臣也如皇上一般,心系灾区百姓,恨不能立刻就前往灾区为灾区百姓劳心劳力……”

唐显话没说完,李隆基就不住点头,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杨云枫看在眼里,听在耳内,心中冷笑道:“果然是长安双才之一的唐显,这马屁拍的多有水平?”

却听李隆基这时道:“好,既然如此,朕就委派你为蜀中巡察使,领钦差衔,有便宜行事之权,克日前往蜀中,总理蜀中赈灾、灾后重建一事……至于这彻查蜀中官员瞒报灾情一事嘛……”

李适之闻言这时立刻起身道:“皇上,唐大人是司农寺卿,对于农务重建,赈济救灾绝对是个好手,不过唐大人一人前去蜀中,只怕到时会劳心劳力,故此失彼,难以分身,臣斗胆建议让杨云枫为蜀中巡查副使,同领钦差衔,也可有便宜行事之权,总理彻查蜀中官员瞒报灾情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