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羽林卫的消费让他们生意大好外,那些得到粮食的穷人也有了一点底气,虽然每人只有一斗粮食,可哪户人家没有三五人七八人,有些人家多的甚至有十几人,得到的粮食有一石多。
穷人吃不起细粮,米和麦除了少部分留下外,大部分都换成粗粮,还可以挤出一点粮食换点针头线脑,油、盐、酱、醋等必须品,那些开有店铺的富户人家发现,自己的损失只是过了几天就回来大半,眼看着各种存货迅速见底,他们心中又患得患失起来,这么好的机会若是不抓住可惜了,他们连忙派出伙计,拼命出城从四面八方运送货物过来,听到临朐县的生意好做,许多外地生意人也闻风而动,朝临朐县赶来,甚至包括一些青州府的商人。
商人的增多,势必要雇用到许多本地人装御运送货物,许多穷人有了余粮,又能在这个开春前的季节找到一份短工机会,原本麻木的百姓对于羽林卫,大明朝廷的拥护一下子变得热烈无比。
临朐县用眼看得见的速度繁华起来,仿佛一下子就重新恢复了以前身处山东腹地,交通要到的繁华,各种人穿行在街道上,每个人都是笑容满面。
孙克咸和杜大山迈步在街上,尽管没有人知道他们是羽林卫的大官,只是每个经过的百姓都向他们露出尊敬的眼神,他们知道临朐县与以前截然不同的情景是怎么得来的,看到这些,孙克咸先前还有一些惶恐的心情一下子舒畅起来,朝廷在临朐县所得,远胜于付出的三千五百石粮食,他就是为止受罚,也可以心安理得。
第222章 两全
“啪。”的一声,王福合上军报,脸上显得有一点阴睛不定。
这份军报正是阎应元为孙克咸请罪的书信,王福的御驾已经到达新泰县,新泰地处泰沂腹地,北依五岳泰山,南临孔子故里曲阜,这里已经是济南府外围,刚好处于黄得功、阎应元两支队伍的中间,如此一来,皇帝的军队成了中路大军。
新泰历史十分悠久,在春秋战国,新泰成为齐、鲁两国频繁争夺的地区,鲁定公十年,鲁定公与齐景公会于夹谷,孔子以相礼的身份随同鲁君出席盟会,迫使齐人归鲁龟阴等田。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夹谷会盟。
时间如白驹过隙,千年时间悠悠而过,新泰早已失去了原先的重要位置,如今不过是一个周围四里,只有东、南、西三门的小县城,虽然新泰的城池还算高大,坚固,女墙高三丈五尺,在听到大明皇帝御驾来到,新泰县令还是不敢抵抗,直接将十几名监军的满人杀了投降。
中军虽然是皇帝行辕所在,只是人数最少,无论是东路阎应元还是西路黄得功,人马都是中军的两倍,显得有点不协调,这当然是王福故意为之,这次御驾亲征,王福已经不需要自己去拼命了,东西两路大军形成两个铁拳向两边砸去,中路大军则跟在后面捡果子,兵马的分配自然是两头重,中间轻。
合则力强,分则力弱,若是三路大军合并在一起,清军恐怕要望风而逃,那就失去了王福要在山东歼灭满人主力的算盘,若是清军打起游击战来,明军难免有疲于奔命,三路大一分,满人就是想打游击也不成,这样一来,又会让满人看到希望,尤其是大明皇帝一路只有区区三万人,正是最佳诱饵,如果清军敢集中兵力攻击王福的中军,王福正求之不得。
如今皇帝的御驾留在小小新泰已经两天,大有驻扎下来不走之意,对于东西两路的进展王福还算满意,这个速度不快也不慢,即给了满清足够大的压力,又给了他们调兵的时间,使之不会以为毫无希望,干脆从山东撤军,这种情况下,王福自然不会先于东西两路赶到济南。
前几天羽林卫以一万人击败清军二万多人,取得了歼敌五千余人的好消息,让中路大军上下都是一片喜气洋洋,虽然大家都有信心将满人彻底击败,只是这些日子收复了不少地方,真正与清军交手的次数却不多,大战更是一个都没有,这次以一万羽林卫在行军途中与两万多清军相碰得予完胜,真正检验出了羽林卫的战力。
如今嘉奖孙克咸的旨意刚发出不久,没想到孙克咸马上就捅出了漏子,从孙克咸描绘的效果来看,无疑这种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百姓先是对大明军队麻木不仁,转而就热烈支持。
想来也是如此,要是没有效果才怪,历史上,那些流寇,农民起义军不就凭着这一手迅速壮大吗,远的就去说,单是李自成就是一个好例子,跟随贼人尚且如此,何况大明可是正统,分的粮食不多,却让他们看到了希望,这样的朝廷远比那些只征粮的朝廷无疑要好的多,老百姓自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