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西、荷两国,即使两国联合,人员也不过一万五千余人,火炮不足两千门,战舰只有五十余艘,两者力量无疑相差悬殊,即使初期偷袭取胜,力量的对比也没有发生根本转变,得知西荷两国与大明发生海战,英、法、葡等国虽然希望两国能取得胜利,却知道两国取得胜利的希望渺茫,第一时间宣布中立,并向大明积极接触,争取将西、荷两国原先的贸易额转到自己手中。
英、法等国落井下石的行为引起西、荷两国的愤怒,只是两国却无可奈何,当务之急是要战败大明,至少也要逼得大明停战求和,否则一旦战败,两国只得让出南洋,两国并没有消极等待大明舰队的报复,而是主动出击,想通过骚扰大明海岸来逼大明屈服。
弘光十七年八月十二日,双方舰队在东沙群岛附近相遇,西、荷两国战舰全军出动,其中一级战舰四艘、二级战艘八艘、三级战舰十一艘、武装商船三十二艘、合计人员一万五千五百余人,火炮一千七百门。
而大明舰队因为时间的关系并没有全部集中,只包括剩余的南洋舰队和一部份东海舰队,合计一级战舰九艘、二级战舰十五艘、三级战舰三十六艘、小型战艘四十三艘、火炮三千一百二十门,人员二万七千余人。
第406章 技术的胜利
从表面上来看,大明舰队无论是人员、火炮、还是船只都占据绝对优势,实际上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大明海军组建只有十余年,除了海盗外,从没有经历过大的海战,而西荷两国的海军都有百年以上历史,经过无数次大战,他们丰富的经验是大明海军所不具备的,谁能发挥长处,谁就能取得这场海战的胜利。
西、荷两国联合舰队的总指挥是荷兰人揆一,揆一曾经是台湾总督,丢失台湾后,因为荷兰在台湾的力量与大明相差太大,揆一并没有受到处罚,反而因为和明军有交手经验而得到了这支舰队的指挥,果然揆一不负所托,取得初次胜利。
只是揆一却没有胜利的喜悦,被偷袭后大明舰队反抗的激烈程度令揆一吃惊不已,若是在西方,被优势如此大的敌人包圈,投降才是最佳选择,可是大明舰队却选择战至最后一兵一卒,最后所有大明舰队凿舰自沉的一幕给揆一留下重重阴影,明军宁跳海而死也不降的表情一直在揆一脑海中晃动,与这样一个强大而骄傲的国家作战是否正确?尤其愚蠢的是袭击了大明的移民船队,导致整个远东移民都有可能被大明报复。
只是他虽然身为舰队指挥,在这个问题上却没有什么发言权,只能遵循东印度公司的指令。
“轰。”
火炮的响声打断了揆一的沉思,揆一恼火的问道:“怎么回事,没有命令怎么胡乱开炮?”
副官也是一惊,定了定神才道:“司令官阁下,好象是明军的火炮在响。”
揆一闻言心中顿时一松,看来菜鸟就是菜鸟,明军火力再猛也比不上联军经验丰富,这个距离炮击,只能浪费炮弹。
联军有两种火炮,其中加农火炮为重炮,发射炮弹重达五十磅,最大射程约为二千步,最短三百步;而另一种寇非林发射的炮弹较轻,约为十七磅,最大射程为二千五百步,最短为四百步;吸取了无敌舰队和英军交战失败的教训,射程更远的寇非林火炮得到海军信赖,与加农火炮比例大约为三比一。
如今双方距离起码还有四千步,明军却率先开炮,怎么不引起联军的轻视。
“哗。”炮弹落入水中,测起数十米高的浪花,整个座舰摇晃起来,无数雨点打在战舰前方甲板上,将甲板上的士兵浇了一个透心凉,连揆一和副官身上也溅上了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