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页

“小武!”赵瑜喝了一声:“此话莫要再说,传出去给人听了,倒说我不知羞。”

赵瑜说着,眼睛的余光却瞟向陈五。看见他兄长的心腹陷入沉思,赵瑜嘴角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

赵瑜同父异母的长兄赵瑾,今年虚岁二十,比赵瑜年长五岁。这赵瑾勇猛果敢,神力兼人,在这几年,浪港海盗的扩张过程中身先士卒,战功甚著,因此深得人心。而且他还是赵橹嫡子,母舅也是一方大豪,论势力确比赵瑜强得太多。不过赵瑾并非没有缺点,由于少年得意,少不得有些骄横,且分外容忍不了下面的人对他不敬。想那赵武,就是因为说错了句话,就给扒了裤子狠打一顿。赵瑜派赵武而不是性格更稳妥的赵文潜入烽火台做内应,未尝没有避让赵瑾的意思。

反观赵瑜,身为庶子,虽然他仗着先天性的优势,控制了浪港寨的财权,但毕竟枪杆子里出政权,手上没兵,什么都是白饶。由于年纪幼小,他之前只有两次在赵橹的指挥下参加海战的经历,在海盗们的心中算不得什么。为了获取兵权,顺便拉拢人心,赵瑜才在半年前策划了这次偷袭行动,并想尽办法让赵橹点头同意他亲自带队。而奇袭队伍中都是浪港军内的精锐,一旦能获取其中一部分人的信任,再加上手上的财权,赵瑜自然也有了跟赵瑾分庭抗礼的实力。

至于‘三年谋划’云云,倒是赵瑜吹出来的,当初他帮至善到观音庙中出家养老时,只是有了一点构想,真正定计还是半年前。不过要是能给自己的形象加点分,赵瑜并不介意扯些无伤大雅的谎。而赵武的比喻,虽然不伦不类,但接得也恰到好处,使得赵瑜更被看重几分。却不知赵武是真的有感而发,还是突然变聪明了。

几人扯着闲话,却都是在等观音庙中至善、赵文的动静。联络庙中的人已经派了出去,等他们收到消息,出来把住县衙后门,赵瑜这边也就可以行动了。

“来了!”赵武指着西北面高声叫道。几点火光排成一线整齐的从观音庙的位置鱼贯而出,向着县衙最北端奔去,那里即是后门。

“走吧,莫让三叔久等。”赵瑜说着,率几人下得楼去,点起部众,奔向县衙大门。

昌国小城,方圆不过两里。县衙也就只有三四亩大小,四面围墙仅高八尺,还不及普通庄子里的大户人家。不过,若是县衙中有足够的守卫,要想攻打,还是有些麻烦。但在今夜,这个问题并不存在。

赵瑜等人在钟鼓楼上早看得分明。县衙前院中,除了正门和仪门前尚有灯火,连南监(监狱)和门子房(注3)都是暗的,值班人手之少可想而知。这也多亏了章知县,他生怕雇来的门子会背着他私吞钱财,向来是用贴身的小厮兼职守门,收来的门包也是二八分账,自然他本人要占大头;至于南监中的犯人,有钱的缴钱回家过年,没钱的刺配远恶军州,这监狱从来不留人过夜。

既知衙中尚无防备,赵瑜行事也就没有太多顾忌。杀到面阔三间的县衙大门前,也不撞门,却命赵武拿起鼓槌,把那门前的鸣冤鼓连敲了十几下。鼓音震荡,声震县衙内外。

赵武不是在敲着玩。这鸣冤鼓非有重大冤情不可敲,不过一旦敲响,守大门的役卒就必须马上出来接收诉状,并飞报知县升堂审案。赵瑜打得如意算盘,如能用鼓声把大门骗开那是最好,如果不能,再用斧头砍开大门也不迟。

很快,只听得鼓后的小门咿呀一响,一个老兵就骂骂咧咧的从半开的门中探出半个身子。他只抬眼那么一看,便吓得浑身一个激灵,‘啊呀’一声大叫,就想把身子缩回门后。只是他反应慢了些,一把板斧呼啸着飞了过去,生生的嵌入他天灵盖中,赵瑜回头一看,陈五气定神闲地站在他身后,那柄斧头便是从他手中甩出来的。

把老兵的尸首拖走,赵武带了几个喽罗率先冲进去。几人转到大门之后,卸了门闩,搬开堵门石,就把大门打开。众人遂一拥而入。

大门之后,就是一条数十步长的青石板路,直通着仪门。路左边的南监,路右侧的寅宾馆和三班院都暗黑无光。倒是寅宾馆和三班院之间,供着土地和衙神萧何的双祠院中尚有几注香火。

走过石板路,来到仪门前。这仪门是为礼仪之门,也是县衙大堂的正门,非大事不开。平常所用的是仪门东侧的小门,也称生门。而西侧的死门,只有把要处刑的犯人拖出去时方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