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赵瑜猜测着这几名贼首会去往何处,解答了他的疑问。巡守福建沿海的湄屿舰队俘获了一艘被劫海船,船上的贼人们声称正要投奔东海——正是方七佛、方百花、方亳和吕将一行。
而赵瑜一直都很关注的梁山宋江一众,却也有了消息。他们也准备投靠东海,但他们运气却不怎么样。在宋江准备去海州劫船出海时,却遭到了知州张叔夜亲率千余名当地弓手和巡司的伏击。惨败之下,梁山贼无计可施,以宋江为首,三十六名头领和残余的百多名喽罗便统统投了宋军。据说已经得了官封,被招安了。
想着招揽的投了官军,而想解决的却主动来投靠!
“世事难料啊!”赵瑜叹道。
第六十一章 门户(上)
大宋宣和三年二月廿九,辛亥。
基隆。
东海政务院,也称政事堂,是处理东海国中政务的中枢机构。其办公地点位于基隆堡之下,十余进院落,十几栋楼阁,百来间房屋所组成的建筑群。隔着宽达六十步的御道长安大街,与别称枢密院的总参谋部遥遥相望。虽然长安大街是东北西南走向,政务院位在西北,总参谋部处在东南,但依着大宋的习惯,政务院还是被称为东府,而总参谋部则是顶了枢密院西府的名头。
东府的首脑,依然是自立国时便担任相国的陈正汇。这位旧年的大宋囚官,如今在东海国中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随着东海国势蒸蒸日上,执掌国政的陈正汇的名声也是水涨船高。外人多将其比之管仲、乐毅,而东海国中,也认为其治国之才不让萧、房。
不过尽管名望日高,但陈正汇依然保持着谦虚勤谨的态度——赵瑜也不是那种能让朝中出现权臣的昏君——每日清晨上朝过后,若是赵瑜没有留下他入御书房议事,陈正汇便会准时回到自己办公地点,或是批阅永远不见减少的公文,或是接见过来汇报工作的下级官僚。
这一日,陈正汇如往常一般,在批阅公文的间隙中,听取着前日他派出去巡视岛上水利建设的巡官的工作汇报。但刚刚谈了没几句,却听到前院一阵人声嘈杂。
“去看看出了什么事!”陈正汇指使在门外服侍地堂吏去前院看个究竟。
当堂吏刚应声要出去。一人便转过照壁,走进院中。陈正汇定睛一看,忙起身出门降阶相迎。在东海国中,能让他这么做的只有一人——执掌东海军事的总参谋长赵文。
被打断了工作述职的几位巡官见赵文出现,都惊愕的发呆起来,好半天才想到要跟着陈正汇一起降阶相迎。
东西二府对掌国政,由于要避军政两班联手蒙蔽上聪的嫌疑。同时更因为作为军政长官的矜持,两府首脑极少去对方地地盘走动。枢密使不会去宰执所在的政事堂东府喝茶,而宰相参政们也不会跑到枢密院西府去聊天。
虽然东海立国未久,传统还没那么多,但这种王不见王地规矩,却承袭了下来。总参谋部中的军官们见过陈正汇的寥寥无几,而政事堂的官吏与赵文打过照面的次数也屈指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