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页

“东海人帮地忙不止这一点。除了各地物价,东海新闻上还有其他有价值的情报。比如今年刚刚出来的一个新栏目——皇宋方舆纪要,就比粮价、铁价还要有用得多。这几个月来的东海新闻,每期都会介绍两三个军州,虽然主要说得是当地土产和风俗人情。但也有道路、山川的资料。甚至还有地图。你看……”宗干从怀中掏出一份折叠得一丝不苟的报纸,转手递给完颜宗弼。“这是最新地一期。说的是檀州(今北京密云)、顺州(今怀柔)和燕京三处。上面的地图你也看看,竟比起我们在燕京的枢密院里找到的那些地图还要详细精确得多!”

“不会罢?这怎么可能?!”宗弼一把将报纸接过,展开细读,与宗干一样,他也算是精通汉文。低头翻阅着东海新闻,他面上的惊讶之色越来越浓,宗干说得没有错,这份报纸上的确有着檀、顺、燕三州府的详细资料,以他对三处的了解,这些报道中没有任何错讹。如果当年有这份报纸,他随军自古北口入燕地时,根本不需要找向导,便能顺利的冲进燕京。他猛地抬起头,急问道,“这一期是幽燕,前面地又是哪里?”

宗干道:“皇宋方舆纪要是按路来划分报道范围,最早地一期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主要是山东,包括一小部分河南和江苏),接下来就是河东路(山西),现在则是燕山府路,按照报纸上的预告,接下去会是河北两路,京西两路,然后……到九月时,就将是大宋地京畿——开封府!”

“也就是说,在冬天来临前,从燕京到东京沿线的州县地图,我们都能弄到手了?”

“没错。”宗干的笑容中带着淡淡的讽刺,东海王把自家好不容易搜集起的情报区区十文就卖了出去,这在他看来实在一桩愚蠢至极的行为。虽然能收买到商人们的人心,但损失却更多,“东海王应该想不到,他给商人们提供商情的报纸,会给我们这么大的帮助。”

宗弼轻手轻脚的把报纸重新叠好,交还给宗干,笑问着,“要去基隆府感谢他吗?”

“那是不可能的。”宗干摇头失笑,当年张觉事发后,宗翰与宗望在鸳鸯泺边说的笑话已经传遍国中,每天在上京叫嚣要去东京城‘感谢’道君皇帝的女真将领不知有多少,但基隆可不是东京,宗干清楚,宗弼当然也清楚,他仅仅是说笑。

“还是把江南送给他好了。”宗干说出他觉得比较现实的意见,“如果东海王愿意,我们可以以大江为界……与他平分天下!”

第三十章 人心(上)

大宋宣和七年六月初六,丙午。

开封。

赵琦一觉醒来,浑身大汗淋漓。把遮盖在脸上的一卷《毛诗》掀开,才发现午后的炎阳早已西斜,夏日的余晖穿过凉亭的栏杆,正正照在身上,也难怪他浑身燥热,再也睡不下去。

赵琦伸了个懒腰,翻身坐起。作为质子,他的生活悠闲得近乎乏味。由于不喜欢出门闲游,每日日常活动不外乎读书、午睡。尽管他二哥曾经给他送来十几名色艺俱全的家伎,不过很快就被他陆续送人,自己落得个清静。

被烈日晒过的荷花没精打采的耷拉着,偌大的庭院中,仅有几只夏蝉在树上吱吱喳喳,而隔壁往日里,一到傍晚便喧闹无比的国子监,今日却静得如同一座灵堂。

“怎么这么静?”赵琦喃喃自语。

一个声音在他身后突兀的响起:“因为太学生们都去太庙看天祚皇帝的首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