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页

为了吸引种师道、张叔夜等人来攻,女真人并没有刻意将意图废立宋帝的计划保密,而职方司京畿房就算没了高明光领导,也依然擅长探秘,所以女真准备废立天子的消息,军议后不过两日,就被东海密探打听到。当然,在此之前,也就是元月十七日,女真军议的第二天,赵桓以及李邦彦、李纲等宰臣,还有留在京中的皇子皇孙们,已经在火炮的威胁下被强行‘请’入了金营,而开封府的衙役们在知府王时雍带领下,这时正按着宗谱玉册上的人名,挨家挨户的搜捕大宋的宗室。

同时就在这几天,赵瑜这边也展开了行动。道君皇帝南下,大半皇子帝姬都跟着逃了出来,不过由于跟不上赵佶逃窜的速度,有许多都流寓在运河沿岸的州县之中。为了防止日后这些皇子们添乱,就在捕获赵佶的当天夜里,一千五百名东海水军士兵就带着太上皇的亲笔书信沿着运河北上,将皇子、帝姬还有嫔妃们一个个请到了江南。

为了防止江北警觉,皇子们不敢渡江,东海军刻意封锁了京口一带的江上航道。虽然扬子江在扬州镇江段最宽不过十余里,来往船只以千百计,但以东海水军的实力,封锁镇江府内七八天消息不外传,还不算是件难题。直到现在,对岸扬州城中,还以为东海勤王军只有区区八百人,二十条有着奇特轮桨的小海鹘船而已。

在历史上,这些流寓汴渠两岸的皇子帝姬们,在金人北返后,便纷纷北归东京去了,并没有继续南下。但现在随着东京城破的消息沿着汴河扩散,这些天家贵胄狼奔豕突,拼命向南方逃来。

在这之前,东海君臣已经做好了跑掉几条漏网之鱼的准备,但最后,所有跟随道君皇帝南下的皇子帝姬都不待东海军北上支队动手,便自行抵达了扬州。除了留在东京城中的五六人,赵佶其余的二十多个儿子,现在都在东海的控制下。而这未雨绸缪的举动,出乎东海君臣意料,立刻就派上了用场。

“大宋不可一日无主,瀛侯为金虏所立,不过一伪帝,非天下真主。还请大王出面迎立新天子,过渡一下,日后也好内禅。”就在昨日,朱聪在赵瑜面前侃侃而谈。当宋人还以为赵瑜尚留在台湾或是衢山的时候,赵瑜早在数日前就秘密来到了镇江,入住京口镇内的一座宅院中。

“可是要让孤那族叔复辟?”赵瑜半开玩笑地问着。

“万万不可!”朱聪急忙分辩,“上皇毕竟为君二十余载,虽然祸乱天下,但人心根深蒂固。现在让他复辟,再让他下来就难了。还是另立新君为上!”

赵瑜点着头,朱聪之言正合他意,日后禅让自然是麻烦越少越好,“孤那族叔最小的儿子是谁?”为了控制起来方便,也为了不让新帝有收拢人心的能力,人选的年龄也是越小越好。

“去年才生的皇三十二子,名相,刚刚得封韩国公。”

“这么小?”赵瑜有些犹豫,幼儿易夭折,若是刚登基就驾崩就不好了,但想想也算合适,反正赵佶的儿子多,死了再换就是了,“也罢,东汉也有刚满百日的幼帝,一岁也一样能当天子。”

“呃……”

“怎么?”

“韩国公今次没有南下,而是留在东京城中。”朱聪说道。

“那随行南下的皇子中,年纪最小的是谁?”

“英国公皇二十八子橞,生于宣和二年,今年刚刚七岁。生母是故明节皇后刘氏。小刘皇后育有三子一女,其中英国公年纪最小,明日他们兄弟几个正好就要过江。”明节皇后就是政和末、宣和初的那几年最为受宠的小刘贵妃,自从政和五年到宣和二年五年间连续生了三子一女后便病逝,后被追封为皇后。“明节皇后之父不过是个酒保出身,而她入宫前也仅是哲宗昭怀皇后的使女,不用担心外戚势力来干扰,是个上佳的人选。”

“就他罢!”赵瑜拍板,“你下去让人准备,等北面皇帝退位的消息一传来,就让他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