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忙碌终于结束。赵瑜离开座椅,在无人的书房中,活动开手脚,舒展着身体。他的工作和心情都是一样的轻松。无论在其他朝代的其他皇帝眼里,看起来是多难的一项政策,在他赵瑜手中,却轻而易举的就能完成。
因为他有人,他有足够的人才,足够多的拥护他的政策的人才。
他是头脑,而臣子们则是手脚,只有两方齐心合力,才能将事情办好。就如如今的新政,法令制定再好,执行才是关键。
要得人!
改革也好,革命也好,如果想成功,都是拉起一帮人,再去打倒另一帮人。将他们的利益瓜分,再分出去一些残羹剩饭,以换取民众的认同。
王安石变法最后变成了如今的局面,就是他没有找到立足点,不得人的缘故。青苗法、方田均税法,伤害了北方士大夫们的利益,而市易法更是直接导致东京城中各大行会行首们的利益受损,免役法和保马法的措施不当更是导致农民们困苦不堪,但最重要的一点,当地方官吏施政合格与否是以税费收入多寡来计算的时候,整个变法就不可避免的走入了误区。
赵瑜推广新政,绝不触动功臣集团的利益。功臣集团有封地,在海外的庄园更不会被征收田赋,受到伤害的,都是地主及地方官吏。
他是与江南豪商集团紧密联系在一起,符合以三大钱庄为中心的金融和工商业的集合体的利益。尤其对于商人们来说,百姓们交得税越少,身家自然也就越富庶,能拿出来购买商品的钱就会越多。
这就跟后世满清的雍正一样。雍正的一切变法,无论是摊丁入亩还是官绅一体纳粮当差,全然没有触动满清贵族的利益,旗人的铁杆庄稼根本是半点未动,纳粮当差也轮不到他们头上。
所有变法目标,全都指向汉人官宦地主阶层。雍正立足根基稳固,变法当然能顺利推行。而顾炎武、黄宗羲已逝,朱舜水东渡扶桑,但凡有些气节的汉人士大夫也都死得干干净净。汉家王朝中,傲王侯,慢公卿的士大夫们早已不复存在。
那些自认奴才的废物,就算雍正大举搜刮,除了摸着伤口一阵乱吠,在吕四娘和康熙遗诏上编些段子外,也就能激得雍正写个《大义觉迷录》来给自己辩解,根本改变不了大局。
没有人能改变如今天下大局!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
他这个活曹操就在这里,但刘备呢?又在哪里!
注1:窑金的传说,在古代,就像是如今的彩票,都是百姓们大发横财的梦想所在。如果翻一翻古代的笔记小说,里面出现穷小子挖出窑金,一跃成为巨富的故事,不胜枚举。
第七章 四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