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页

怎么会听不明白,赵概轻笑说道:“学士不必操心,景纯是第一甲及第进士,授个大理评事不成问题。”

“明摆的事情,这个不用你说,老夫也清楚。”何涉故作不悦道:“虽然赐官授职的事情不用你过问,但在政事堂里,朝廷准备给景纯安排个什么差遣,去什么地方赴任,你总该听闻些消息吧。”

关键时刻来了,楚质立即屏气凝神,侧耳聆听,可惜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只见赵概摇头说道:“此事由考课院周大人负责,将各进士授职情况上报官家之后,由官家钦定封存于崇政殿内,没有官家的旨意,谁也不许私处查阅,而考课院上下,也被下令缄口,不准任何人透露丝毫。”

“看来官家也怕麻烦啊。”何涉轻笑说道,也没有失落之色,毕竟以楚质的第一甲第十名的成绩,绝对不会被派遣到穷乡僻壤之中,就是不知道离汴梁城是远是近而已,而何涉自然是希望楚质离汴梁近些,那书信来往也快捷些。

“如何不是,往年这个时候,新科进士授职的具体情况被人泄露出去后,某些神通广大的人,居然跑到官家面前为某些进士开口求情起来。”赵概笑道:“弄得官家不胜其烦,如今自然要吸取以前的教训。”

榜下择婿结束后,自然有部分进士成为皇亲国戚的上门女婿,而赐官授职,本来就是有人欢喜有人忧的事情,发现自家女婿居然分配到一个不称心如意的地方,肯定要找皇帝讨个人情,偶尔一两个还好安排,可是上门的人络绎不绝,许了这个,其他人也觉得不公,到头来烦心的还是自己,皇帝自然要遏制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听到赵概之言,楚质也有些失望,本来也打算等知道自己被安排在什么地方后,如果那地方不合自己心意,还想厚着脸皮开口求赵概帮忙活动下,没有想到走后门人实在太多,让人家烦得直接把后门给堵了,真是郁闷啊。

察觉出楚质有些失望,赵概微笑道:“就算没有见过新科进士授职名录,但是景纯所去之处,我也能猜测出一二来,无非是江南或荆南二地罢了。”

“你是如何知道的?”何涉惊讶说道。

“其实也不难猜测,授职前,考课院将各地州县缺何职官的情况上奏官家,奏折经过政事堂时,恰好是我批复的,自然有些印象。”赵概笑着说道,在赐官授职前,居然有这样的折子上奏,若是两者之间没有联系,恐怕谁也不会相信。

“江南、荆南二路州县,虽然不比中原膏腴之地,但也还算富足。”何涉微微点头,捋须说道:“可惜不知具体在何地方。”

“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奉公廉正,朝廷自然会记在心里。”赵概目光落到楚质身上,轻笑说道:“景纯,宰相必起于州部,你还年轻,不必急切,要自勉之。”

“赵学士之言,小子紧记。”楚质恭敬说道,其实他也知道,越是政治清明的时代,平步青云、一步登天身居高位的事情很少会发生,就算是现在朝廷里的名臣宰执,每个都是从基层官员做起,在地方上历练几年,积累了经验名望,才得以提拔,不然哪怕圣眷再隆,再怎么得到皇帝的宠信,也没有资格占据要臣之职,更加不用说位列政事堂,成为辅臣宰执。

而何涉也趁机指点了下楚质在地方为官时应该注意的事情,楚质自然是连连点头,仔细的聆听,牢牢记在心里,这可是经验之谈,赴任为官之后,肯定会用得上的,直至日落时分,只学收获良多的楚质,这才心情喜悦的从何府告辞离去。

此后几日,事实证明楚质决定扩建作坊的决定非常有先见之明,或许赵概是朝廷里第一个使用折扇的高官大臣,连当朝相公手里都有把精巧折扇,作为下属,自己应该有觉悟,爱好习惯不能离上官太远。

立即之间,民间流行还不算广的折扇,却在官场却火热起来,几乎是人手都有一柄,不然上班都不好意思和同僚打招呼,也是应征了那句话,上有所好,下必从焉,连官人都喜欢这玩意,那肯定是好物事,不买几柄回去,岂不是让人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