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笑而不语,眼睛掠过激动之意,恨不能立即还回家乡,享受着父老乡亲们的欢呼喜迎,就在几人沉湎于美好的暇想中,几个内侍从宫里走了出来,用那尖锐刺耳的声音高呼起来:“陛下有旨,召新科进士入宫觐见。”
经过数次演排,听到声音,进士们立即自觉的按照排名次序分列站好,在内侍的带领下,通过禁卫的检查,噤声肃容的走入宫中,不久之后,就来到壮丽华美的崇政殿前,然后就停了下来,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就算宽敞的崇政殿能容下这些进士进入,但崇政殿可是天子与朝中大臣们商议国事的地方,进士们还没有这个资格随意入内。
“请诸位进士稍等。”轻描淡写抛下这话,传话的内侍匆匆忙忙入殿内向皇帝复命去了,留下一帮或神色淡然,或激动难抑的进士。
事实证明,古代还是很讲究效率的,进士们才歇息了片刻,额头上的汗还未抹去,内侍又匆匆奔了出来,走近众人之后,脸上泛出一缕笑容,却没有着急宣布皇帝的旨意,或者传达什么信息,似乎有些累了,在微微喘气呢。
宫禁之中,两旁有近百披甲配刃之士在虎视眈眈,就算心里再急,也没人敢轻举妄动,若是不小心让禁卫误会,那就麻烦了。
过了几息时间,在某些进士看来,就像是过了无数年,内侍终于开口叫道:“陛下口喻,第四甲以下及诸科进士到吏部官署候旨。”
势比人强,能有什么办法,被点出来的进士,乖乖的挪动位置,走了出来,在内侍的引领下,心有不甘的走了,接下来要发生什么事情,留在这里的前三甲进士心中有数,纷纷屏气凝神,留意崇政殿内的情况。
过了片刻,静悄悄地的崇政殿前,终于出来又出来一个手执龙凤纹卷轴的内侍,反应机敏的进士立即知道,那就是赐官授职的圣旨,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临,谁还能保持冷静,纷纷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内心中的喜悦情绪,还好内侍见多识广,知道眼前某些咬牙切齿,怒目圆睁的人,并不是要找自己的麻烦。
清了下嗓子,内侍开始了废话,先是回顾了下大宋建国以来取得的各项成绩,太祖太宗真宗历代皇帝是何等的圣明,大宋在他们的治下又是多么的太平,可谓是千百年来的盛世,直到当今陛下即位,承祖先之恩泽,不敢有所懈怠,勤政爱民,夜不能寐……,在自己的努力下,没有给祖先丢脸,大宋江山稳固。
随后一个转折,说到了此次科举,录取了多少人才,那可是大宋的栋梁之材啊,内侍念到这里时,有些昏昏欲睡的进士,像是打了鸡血一样,精神顿时为之振奋,态度越发恭敬虔诚,片刻之后又蔫了,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内侍才意犹未尽似的开始收尾起来:“……,今日正式为新及第进士赐官授职,希望诸卿能为朝廷守牧守四方,治国安民。”
“臣等必不负陛下之望。”声音响彻云霄,在宫殿内隐隐回荡,有股如释重负的喜悦。
“诸进士听旨。”内侍的声音悠长,有些沙哑,但这时候谁会顾及那么多,特别是冯京,目不转睛的盯住前方,眼皮眨都不眨一下。
“第一甲第一名,江夏冯京,出守将作监丞、通判荆南军府事。”
第二百一十三章 漏了?
将作监是古代负责宫室、宗庙、陵寝等公共土木建筑的机构,兼领百工,监是主官,丞是属官,宋朝时候丞作为一个虚职授予新进状元,以示恩宠,虽然将作丞只是从八品上品秩,毕竟是京官,到了地方任职那就成为身份的象征。
宋朝时候的进士,固然从千万士子之中脱颖而出,金榜题名,可谓是人中之骄子,但是宋太祖赵匡胤却不这么认为,刚才的时候给进士们授予的官职非常低微,哪里是第一甲的状元榜眼,也不过是予以些司簿之类的从九品小官,打发他们到各地任职,运气好的放可能得到提拔,如果没有机缘,那一辈子就仅此而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