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句话里可以知道,范仲淹很器重楚质,对其一举一动都比较关注了解,毕竟杭州知县可不止楚质一个,但是除了楚质之外,也没见他对哪个表示关心留意。
一时之间,楚质可没有想那么多,况且就算想到了,也没有时间得意,听闻范仲淹的质问,连忙侧身向后挥手示意,自有随从快步走来奉上准备妥当的资料。
“在钱塘门时,下官发现,六井引水口虽未被堵,然而引水口所在水域的情况却不容乐观,淤泥厚积,水草密茂,回衙之后,下官特意查了下史料,却发现西湖水面日减,长此以往,再过几十载,世间恐怕再无西湖之名。”楚质说着,递上他近几日来收集的西湖资料给范仲淹。
楚质是故意夸大其词以引起范仲淹的重视吗,是有一点,但西湖消失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他这段时间可不是在做白功,将从秦汉时期记载有西湖的史料、书籍、地图都翻找了出来,再列出一个时间年表,只要稍微对照,就能得出这个结论。
要知道西湖其实是一个海湾,只是长年被海水冲刷,泥沙积累成堆变成陆地,这就是杭州,海湾被陆地堵住,经过长年的演化,自然慢慢的变成了湖泊,然而对对于湖泊来说,因为地质循环和生物循环的过程,必然会发生泥沙淤淀、葑草蔓生而使湖底不断变浅的现象,而最终由湖泊而沼泽,由沼泽而平陆,这就是湖泊的沼泽化的过程。
西湖当然也不会例外,不出意外的话,如果没人遏止西湖的沼化,总有一天它会变成陆地,然而随着杭州的发展,人口增加,经济繁荣,其地位越来越得到历朝历代的重视,只要有利益,进一步开发利用是必然的,所以才会有唐代李泌修六井,白居易治理西湖、疏浚六井的事情发生。
不过在白居易疏浚六井的百年之后,西湖又发生葑草蔓合,湖底淤浅,面积缩小的情况,不过当时正处于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都城就是杭州,吴越王钱镠因此建立了一支专职疏浚队,称为撩湖兵,日以继夜地从事西湖疏浚工作,才有效地阻制了西湖的淤浅,并且畅通了六井。
显然功夫没有白做,楚质滔滔不绝的说道:“自吴越王纳土献籍之日起,至今已有七十余载,其中有许多贤牧良守,都紧遵白公遗志,将疏浚西湖、畅通六井作为施政之要,如景德四年,知州王济,不仅疏浚了全湖,并且在西湖修建了一道闸堰,还有太守您……”
“不必多言,老夫岂敢与前人相比。”范仲淹摆手,说道:“既然有如此成效,那你怎么还说西湖必危?”自己做过什么自己知道,前两次在任杭州,的确为民做过不少实事,但是却与西湖无太大关系。
“话虽如此,离知州郑戬大规格治湖至今已经有三十载,然西湖淤浅乃是日积月累、毫不休止的过程。”楚质无奈说道:“特别是前些时候的暴雨,更是将许多泥沙冲入湖中,若是不管,几十年之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景将不复存在。”
几十年后的事情好像很遥远,毕竟在场之中的官吏,不知有几人能活到那个时候,反正范仲淹肯定是不可能的了,这点毫无疑问,众人心里都清楚。
“还说不是危言耸听,几十年后的事情,谁知道会不会发生,就算真会如此,到时也不知道人还在不在,理会这么多做什。”
在场的官吏之中,肯定有人会这么想,然而如果范仲淹的眼光也是这样的短浅,那他就不是楚质心目中的范仲淹了。
“那你打算如何治理西湖?”范仲淹问道,言下之意很明了,不要只懂提出问题,却没有解决的方案,那他对楚质的评价就会降低一些。
楚质微微一笑,觉得这是理所当然,当下又回头挥手道:“抬上来。”
其实早在楚质率队来到州衙之时,就有许多人对他手下抬来的物事非常感兴趣,可惜猜测半天,却不知道那被厚纱蒙住的是什么,而今闻言,知道揭开谜底的时刻就要到来,纷纷伸长脖子张望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