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瑄回头扫了马卢一眼,轻轻一笑,“马大人,请准备笔墨纸砚。”
马卢有些尴尬地笑着,回头让人送笔墨纸砚来。
他算是张瑄在朝中的心腹之一,有些事情张瑄也不避讳他,这也算是一种信任吧。马卢深知此处,自然心有主张。
张瑄附过去在杜甫耳边小声说了几句,杜甫眼眸一亮,激动得连连点头。
不多时,下人将笔墨纸砚送来。杜甫起身先向张瑄一拜,然后站在案几前略加沉吟,挥笔就写下一篇《劝进赋》。
大意就是说当今监国太子殿下英明神武,文治武功不输于历代大唐皇帝和当今陛下,如今老皇帝病体缠身不理国政,当行上古贤王禅让之礼,由李亨尽快登基称帝,安抚天下,云云。
杜甫终归是诗赋大家,腹中有货不愁卖。这篇赋又关系着他的身家性命和前程,他焉能不全力以赴。因此,这篇赋做得是气势磅礴文采横溢,有理有据,对李亨极尽赞誉之能事。
不足半个时辰,杜甫就搁笔双手向张瑄呈过来,“请王爷指教。”
张瑄接过一观,哈哈大笑了起来,“好,好,很好。杜先生,你且在京兆府宽心等待,待本王进宫面见殿下……改日,本王当在王府设宴,为先生洗去蒙冤之尘!”
杜甫感激涕零,跪拜在地叩首不起,“王爷恩德,杜甫感激莫名,无以言表!”
马卢到了这个份上,终于明白张瑄要做什么了。他既要救杜甫,又不愿意跟杨国忠正面冲突,便起了这么一个妙计。
杜甫本是名士,由杜甫起草一篇劝进赋,再由张瑄上一道劝进表,当众上呈,李亨岂能不高兴万分?如此一来,让李亨下诏赦免杜甫,杨国忠也就没什么话说了。
这又不是什么深仇大恨,他还能死揪住不放?
……
……
张瑄带着杜甫写就的《劝进赋》回府,他说是要进宫面见李亨,其实也不着急。这事儿,总得等过了年再说,至于杜甫这边,马卢是个聪明人,虽然张瑄没有说什么,但他知道该怎么做。
来自杨国忠的压力再大,他把这个案子拖上几天还是可以的。而且,现在正值春节,杨国忠哪里有这么多的精力继续跟进关注这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