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封常清等部将敬服的是,张瑄从一开始就跟众将说,安禄山必然会在恒州正定府分兵两路,一路自己亲率进攻河南和东都洛阳,直入长安;而另一路则由史思明统率,进占河东,准备两面夹击长安。
后来的事实证明,张瑄的判断丝毫不差。如此神机妙算和运筹帷幄,让封常清郭子仪这些军中宿将叹服。
张瑄在陇朔大军中的威望,是通过一连串战胜吐蕃的实际行动和一系列近乎神来之笔的运筹帷幄,一点点积累起来的,非一日之功。
另一方面,张瑄真正做到了大公无私。恐怕大唐开国以来,再也没有一个人能像张瑄这样视金钱如粪土。不要说安禄山了,就算是王忠嗣、哥舒翰这些忠臣名将也做不到。
张瑄的俸禄和王府供给,全部拿出来用于火器研发,而之前的火器制造,所消耗的全部都是张瑄个人的私财。陇朔官员和将领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因此,在律法制度上,他治军御下之严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但很少有人反对。因为要求部下做到的,张瑄首先会做到,众人无话可说。
第365章 陇朔大捷长安乱
这个时候,在陇朔,已经无人再念及张瑄的年纪和一介书生的身份。如此心胸韬略,如此用兵如神,如此刚毅果决,堪称一代奇才。
所谓乱世出英雄,天降大任者——在陇朔军中,张瑄已经被赋予了“救世主”的光环和桂冠,无论是普通军卒还是将校官员,都认为张瑄是天命所归的力挽狂澜拯救社稷危亡的栋梁之才。
而在百姓之中,张瑄更是被传得神乎其神,披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这种无形的“造神运动”并非张瑄所愿,但他所能做的就是不去推波助澜和保持头脑清醒罢了。
又过了三日。
李光弼的捷报终于还是来了。
李光弼在齐林错城大胜吐蕃兵马,逼近吐蕃王城。而在张瑄的意料当中,赤柱率一万残兵向李光弼大军归降,上书陇朔大都督府和大唐中央朝廷,表示会世代臣属大唐,永为父子之邦。
李光弼与赤柱合兵一处,由赤柱打前阵,会同随后奔袭而至的杨涟所部,近六万大军分三路进攻逻些城,看目前的局势,就算是拿下逻些城,灭了吐蕃也不是不可能。
赤柱已经走投无路了。他为了与赤松德赞争夺吐蕃王位,为了自保和活命,不得不投降大唐,试图借唐军之力灭了赤松德赞。否则,一旦唐军退走,让赤松德赞缓过气来,必然会将赤柱兵马全部剿灭,而赤柱本人也会死无葬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