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原本的地方藩镇等于是变相取消了。边防线以内,国境之中,只有服从中央领导的行政区域各级衙署,没有军事小集团了。
永宁四年七月,皇帝再次下诏,改革朝政,推行中央朝廷衙署全天候办公制度,而皇帝本身,保持既定的早朝,加设午朝。
永宁四年八月,皇帝下达奖励生育诏和推商兴农诏。在全国范围内,鼓励生育,鼓励吞天开垦和商业贸易,大大提高商贾的社会地位。
永宁四年九月,朝廷设立恩科,开科取士,选拔出近千名官员奔赴天下各省、州府县。
永宁四年末,皇帝颁布“设立官办学堂令”,在京城、各省设立100所官办文学堂和武学院,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其中学习培养。这种教育制度,成为科举制度的有益补充。
永宁五年初,郭子仪奉诏率军二十万南征南诏。五年九月,南诏平。
永宁五年十一月,朝廷将南诏并入剑南道,更名为西南省,由安思顺出任最高军政主官。
……
……
张瑄的施政没有脱离社会实际,他在一点点地以个人之力改变着这个国家。
天下进入了休养生息、富国强民高速发展的大时代,迈入了中华帝国的新纪元。
转眼间,就是五年。
永宁九年七月十一日,御书房。
张瑄放下手里的书籍,慢慢抬头来望着站在自己书案前的一脸稚嫩的嫡长子张乾,十岁的张乾身材修长,眉清目秀,颇有几分张瑄少年时候的风采了。
“乾儿,朕让你读的书,你读了吗?有什么感受,说来给朕听听。”
张乾低头看了看自己手上捏着的一本书册,这是他的父皇花费一年的时间,自行写就的一本书,名为《人·家·国》。虽名为书,其实就是张瑄这个穿越者以现代思想融汇这个时代的现实对诸多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问题的独到阐述,相当于一个论文集。
“启禀父皇,儿臣愚钝,只看了三篇,还有些一知半解。”张乾的声音清脆,却很有调理,显得比同龄的孩子成熟许多。这数年来,张瑄不仅让张乾拜张巡为师学习这个时代的经史子集、文学礼仪,还专门抽出时间来亲自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