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良弼却道:“不然,徐、李虽然得逞一时,但人心却还归朱家。别说我们,就算是内阁之中,丁阁老也不敢欺皇帝过甚,方钝张经之辈,心里也未必全无皇家。张璁之起,不过因议礼一役,李哲之兴,到如今也只数年,算不得根基深厚。若这件事我们谋措得当,转眼间翻覆天下,也未可知!”
最后这句“转眼间翻覆天下也未可知”真是厉害之极,想到有机会得到天下大权,宰割华夏,几个人一听便都一起道:“不错!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陛下有事,我们焉能不管!”
可这事该如何发动呢?几个人商量过后,魏良弼觉得正面交战,绝非徐阶的对手,最好是发动天下官吏对徐阶、李哲进行围攻,这样才有胜算!可要如何发动天下官吏围攻徐、李呢?
那张寅有过目不忘之才,方才他已将景王的那奏疏给同辈择要念过,魏良弼说道:“景王这奏疏十分厉害,怕是出于胡敬宗的手笔,咱们也无需先动,且设法将这奏疏披露出去,让外界得知,必有人闻风响应——尤其诸藩王是非动不可!奏疏是景王的,事情若发徐阶便会先冲景王去,但只要陛下撑住了不点头,徐阶也不能拿景王如何。我们却看事情进展,再谋下一步的打算。”
可这奏疏又如何披露呢?大明有邸报之制,官员的奏议内容,有一部分是会通过邸报传发。只是那些内容发,那些内容不发,却要看内阁以及有司的安排。李彦直坐上海上疏修改宗室旧制,徐阶居内阁放任景王的奏疏上达天听,实际上都有引蛇出洞之意,要看看反对他们的势力有多强大。虽然如此,两人也做了种种防范,要将事情控制在自己能收拾的情况下。
但大明官场,就算是徐阶如此大才,如此大势,也难以控制得滴水不漏——那魏良弼也真了得,竟找到了主管邸报事宜的老臣朱淛,说动他将景王这封奏疏的内容发放出去。朱淛是福建莆田人,算是李彦直的老乡,当初也是被嘉靖贬逐了后又被徐阶起用,安插于要害职位上,但他以清流自许,对徐阶并不感恩,心里效忠的只是皇帝。魏良弼和他是同科进士,深悉他的为人,所以明知道他和李彦直有同乡之谊却还是来找他,结果朱淛不负其所望,真的把这奏疏发了出去,第二日徐阶听说此事,邸报已传出京师远矣!
这邸报一到地方上,天下登时骚动,各地藩王读罢邸报都心里发慌。
太原晋王、汴梁周王、兖州鲁王最先得到消息,晋王考虑到这奏疏是景王上的,景王和当今皇帝有争位的矛盾,一时就没动,但周王朱朝堈,鲁王朱颐坦却马上上疏弹劾李哲,认为此人祸乱朝纲,理应罢职褫权,二王一动,便有一些或出于忠心或出于野心的巡按、御史、给事中起而弹劾,不数日飞到京师的外地奏疏便有三十余封,京官的弹劾也有十八道,倒是暗中发动此事的魏良弼、叶洪等人按刀不动。
欧阳德等没想到这件事情才迈开一小步,激起来的反应就这么大,一时都有些慌了,徐阶却巍然不动。
但他的不动,在一些人的解读中却是认为他怕了,因此那些言官就骂得更起劲了,一开始还只是弹劾李彦直,到后来连默认此事的内阁以及在议复中赞成此事的礼部都马上了。
小皇帝在宫中听到消息,心中也是一喜,杜太后更是振作精神,心里对自己说:“我这会不能垮,一定要撑下去,撑到皇儿亲政!”
左都御史欧阳德来问徐阶该如何是好,徐阶道:“既然这事有人赞成,有人反对,那便开个廷议,大家在陛下跟前议一议吧。”
欧阳德就问参加廷议的名单,徐阶道:“按常例,六部侍郎以上,都察院诸御史,六科给事中,以及内阁大臣,翰林学士,一起来吧。”
名单报到皇帝那里去,一向只是老老实实盖印的朱载垕这时却道:“徐阁老,这事涉及到宗室,不如便请反对此事的周王、鲁王也一起上京吧。”
丁汝夔等心中一凛,心想周王、鲁王若都来了,那事情岂不更加麻烦?徐阶却笑了笑说:“皇上说的是。”事后丁汝夔对徐阶道:“华亭,你疯了么,让二王进京,这事岂能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