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开国以来,殚精竭虑,勤于政事……自古有死,贤圣所同,寿夭穷达,归于一概,亦何足特痛哉……道存物往,人理同归,掩乎元泉,夫亦何恨矣!朕之皇太孙允炆,仁孝文德,着其即皇帝位,秉承朕之遗志……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林沐风低沉的声音在殿中回荡着。
林沐风转过身来,收起第一道遗诏,双手高举在头前,跪倒在地朗声高呼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先皇驾崩,臣等恭请皇太孙登基即皇帝位!”
众臣一起伏地高呼,“臣等恭请皇太孙登基即皇帝位!”
朱允炆在太监的侍候下,穿戴整齐,只不过,崭新地龙袍上系着白色地腰带,以为孝带。朱允炆缓缓在龙椅上落坐,众臣又是三声山呼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先皇驾崩,朕心甚悲,举国同哀。传朕的旨意,大明臣民自朕以下,为先皇戴孝三日,三日除服。林爱卿,你是先皇钦定地顾命大臣,先皇所有后事皆由你来操办。”朱允炆的脸色非常苍白,要不是出于礼制,他必须要在今天登基,延续皇权,他早就瘫倒在地了。在众多皇亲宗室之中,对于朱元璋感情最深的,就是他跟朱嫣然两人。朱元璋从小对他们兄妹勤加照拂日夜看顾和悉心培养,要是没有朱元璋的坚持,怎么能有朱允炆今天的面南背北登基坐殿。
“臣遵旨。”林沐风缓缓起身,向朱允炆躬身一礼,又打开了朱元璋的第二道遗诏。本来,林沐风对朱元璋对自己后事的安排还是很钦佩的,作为一个开国帝王,能命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实属难能可贵了。然而,当他打开第二道遗诏的那一瞬间,他心中轰然一震,史书的记载居然毫无差错:朱元璋下诏,所有未曾生育过的后宫嫔妃全部为其殉葬!
强迫女性殉葬的制度萌芽于氏族社会末期,是一种古老的习俗。在氏族社会时期,人们便习惯于把随身使用的工具、武器以及生前喜爱的日用品和死者埋葬在一起。到了奴隶社会,奴隶作为会说话的工具,也被杀死或活埋,用来殉葬,让他们在“阴间”继续为主人效力。当时用奴隶殉葬已成为一种制度,如《墨子·节丧篇》所说:“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春秋之后,人殉的作法已不多见,基本上改用木制或泥制人形偶像殉葬。战国时的秦国就曾在献公元年(公元前384年)正式下令废止人殉。但是到了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殉葬制再次让人不寒而栗。
秦朝灭亡后,到了汉朝,除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以外,强制妇女殉葬作为一种制度,已不复存在。但如今却又被朱元璋拿来复辟了,其实,早在1395年他的次子秦王朱樉死后,他便露出了这一苗头,让两名王妃为朱樉殉葬。
冷血残忍的殉葬制度!林沐风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样念完遗诏的,当他念完遗诏的时候,满朝文武众臣皆面如土色,跪伏在地上连声大气也不敢喘。而那群后宫的嫔妃们,除了一些已经有子女的嫔妃,如宁妃神色还算正常以外,其他人皆哀呼起来,有的甚至因为巨大的恐惧而现场晕厥过去。
林沐风心中也是战栗着,他慢慢将目光投射在高坐在皇位上的朱允炆。
朱允炆神色越加的苍白,他缓缓起身,身子微微抖颤着,“先皇既然有此遗诏——朕自当遵遗诏,依古制,凡没有生育过的后宫嫔妃,皆令殉葬,另有先皇侍从若干宫女从死。”
第六卷 砥柱中流 第221章 满朝文武皆殉葬吧
这一夜,林沐风就留在了宫中。皇帝驾崩,新皇登基,诸事繁杂,作为顾命大臣的林沐风忙了个焦头烂额。所幸,诸事皆有司礼太监和官员杂役人等具体为之,他也就是“统筹安排”。即便是如此,他也几乎是一夜没有合眼,嗓子都哑了。
翠微宫前的广场上,诸多没有生育过的嫔妃聚集在一起,面如土色,神色麻木。一个太监颤声呼道,“先皇遗诏,嫔何氏、赵氏、吴氏、焦氏、曹氏、徐氏、袁氏、诸氏、李氏、何氏等皆从死……皆追加赠谥。册文曰:‘兹委身而蹈义,随龙驭以上宾。宜荐徽称,用彰节行’。”
“皇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