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页

瓷王[校对版] 格鱼 1939 字 2023-03-15

在组建商部地同时,林沐风同时开始着手准备建立瓷学。根据最初的构想,他准备在瓷学中设立三个“班级”。一个是“成人班”——专业制瓷工匠的系统培训,一个是琉璃内画班,专门招收少量具有绘画功底的工匠精英进行琉璃内画技艺传授,最后一个是“少年班”,招收一批具有天赋的孩子从制瓷的初级知识开始学起,为大明瓷业培养后备人才。

以朝廷名义下发的诏书已经昭告各州府县,由各州府县衙门报送学习人选。

瓷学虽然是官办,但还是要收取一定的学费地。林沐风本来是想由朝廷出资,入瓷学者免费学习,且负责学生的食宿。但他这一“建议”得到了满朝文武的一致反对。认为无谓增加朝廷负担。就连朱允炆也不赞成。在朱允炆看来,林沐风的制瓷技法等于是免费贡献给了朝廷。而朝廷又将之传授给各地工匠,这本来就已经是天大的恩惠了,岂能再免费办学。

尽管是这样,但各地报名的人数还是呈现出异常火爆地态势,据江南某地反馈回来的信息,等候在衙门外面报名参加大明瓷学培训的工匠排起了长队,当地几乎所有的工匠都蜂拥而上争取学习的机会。有些瓷窑业主为了能让自己的工匠入学,疏通各种关系以期能争取获得一个名额。

大明瓷行高超的制瓷水平,林沐风神出鬼没的制瓷技法和琉璃内画技法,早已在大明瓷界传为神话,林沐风居然会公开自己的技术,对工匠们来说,这等于是天上掉馅饼——要知道,学到这些技术,就相当于日后的滚滚财源啊!

至于瓷学地“少年班”,林沐风决定只面向京师周边招收。本来他以为,制瓷在大明人尤其是一些官僚权贵眼里,是一种下等低贱地杂役,也就是平民家的孩子肯报名来,没成想,京师里一些官宦家地子弟也踊跃报名——当然,或许凑热闹的成分更多一些。而这,与朝廷官办也有关系。

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瓷学的教材。当年还在益都县的时候,林沐风就曾经编写过一本图文并茂的“制瓷手册”,作为教授王二制瓷的“课本”,王二为此,还曾经被白莲教抓去挨了一顿打差点丧命。

林沐风思之再三,决定以此为基础,编写一本“沐风瓷艺大典”。将大明瓷行瓷窑目前所掌握的各种瓷器的技法、琉璃技法等,全部分门别类,绘制彩图,对瓷器的塑胎、施釉、烧制等一系列流程进行详细的“技术再现”,将来好作为瓷学教师授课的“范本”。

瓷学的授课老师人选,他也初步有了谱。除了自己以外,张风,王二,老孟这些人,都足以胜任。尤其是张风,不仅熟知整个制瓷流程的技术,还掌握了琉璃内画的技法,是当仁不让的“首席教师”人选。

“瓷艺大典”的编写,林沐风交给了张风。这几日,张风和王二正带着几个能书善画的秀才,一点点对大明瓷行瓷窑的制瓷技术进行整理和编写。

林沐风忙得焦头烂额,朱允炆见他实在是太操劳,便下旨恩准他可以免朝。

……

又一轮红日高悬当空,这个深冬,比去年温暖了许多,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暖冬。林沐风活动着有些僵硬地胳膊,慢腾腾地向府门外走去。

快要过年了,准备年货,打扫卫生,府里的仆人们正在林虎的指挥下忙的不亦乐乎。林沐风刚要出门,身后传来低低地呼唤:“少爷……”

林沐风如今位高权重,府中下人都呼他为“大人”,叫他“少爷”的只有轻云和轻霞两个丫头。林沐风回头来扫了一眼,见轻云的俏脸涨得通红,盈盈走了过来。

“轻云,这些粗活你就不用干了,我都跟你说了多少遍了。”林沐风微微一笑,轻轻探手为轻云拂去了身上的一抹灰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