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不愧是大明有名的才子,此诗韵律工整,抬头都用了一个福字贯穿始终,可谓是合情合景妙趣横生。
朱允炆不禁拍案叫绝,连连叫好。唤过太监来为解缙赐御酒一杯。早有殿中的执笔太监当场记下此诗。怕没有多久就要传遍大明天下了。
见解缙出了一个大大的风头,方孝孺也有些见猎心喜。起身向朱允炆和吕后躬身一礼,“太后,皇上,臣也愿意步解缙韵贺寿诗一首。”
吕后笑着摆了摆手,“右丞相请,本宫洗耳恭听。”
“禄重如山彩凤鸣,禄随时泰视长庚。禄添万斛身康健,禄享千钟也太平。禄俸齐天还永固,禄名似海更澄清。禄思远继多瞻仰,禄爵无边万国荣。”方孝孺一诗道完,场上不由又是一阵赞叹。
解缙以福字开头,方孝孺以禄字起先,一样的韵律十足,一样的意境喜庆,两诗相互映照,相得益彰,可谓是绝对。前者破题,后者效仿,真要说起来,这方孝孺地才华毕竟是要高出解缙一筹。
……
凡是有些文采的臣子都纷纷上前献诗,这是一个绝妙的逢迎机会,大臣们岂能放过。滑稽的是,一些不懂韵律的武将也邯郸学步,出来献丑,引起一阵阵哄笑。不过,吕后也是心中欢喜,诗做的好不好,其实在她看来并不那么重要地。重要的是,这些文臣武将对自己的儿子忠诚不二。
吕后的寿宴因此达到了一个高潮。
林沐风在一旁抱着看热闹的态度看着众人表演,自斟自饮。这个热闹,他是不会去凑的,虽然他自问文采不差,但比起方孝孺等人来还是要差了一些,这点自知之明他还是有的——当然,除非他继续剽窃后世名人的诗作。
永嘉公主笑吟吟的端着酒杯站起来,朗声道,“太后,永嘉闻听林大人是我们大明盖世绝伦的大才子,又是当年金陵诗会地诗魁,今日适逢太后寿诞,群臣纷纷献诗,林大人何以沉默不语呢?”
林沐风苦笑一声,不得不起身向吕后和朱允炆躬身施了一礼,“太后娘娘。皇上,诸位大人文采横溢,而臣才疏学浅,实在是做不出什么好诗了,就不献丑了。”
吕后微笑着,“林爱卿过谦了,本宫也闻爱卿地才名久矣。今日盛会君臣同乐,爱卿不妨也为本宫献诗一首。以为助兴。”
吕后这样说了,由不得林沐风推脱了。作诗没有问题,可此刻众人已经献诗无数,其中不乏佳作,他要想出彩就不那么容易了。沉吟再三,他突然想起了前世时候看地某部清宫戏中地一个镜头,不由微微一笑。“太后娘娘,臣就献丑了。”
林沐风走到执笔太监的跟前,请他起来自己坐下,提起笔来。
林沐风的才名远播,众人也想看看他到底能作出什么佳作来,便围拢了过来。而吕后也在朱允炆和朱嫣然的簇拥下,走了过来。
众人围观中,林沐风却没有写诗。而是下笔如行云流水画了一幅写意肖像。画上,一个盛装华贵的妇人端坐着,而一个青年男子手捧一枚仙桃供奉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