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页

这时候在这些附属国办工厂,人口红利极大,就像当初清末的中国一样。

附属国的教育体系也比较坑,高等教育的学费非常高。

就是普通教育的成本都比较高。

这是江渝采用了后世的美国教育制度,然后套在这些附属国的身上。

教材是中华民国出的汉语、汉字教材。正版的,要收版权费的,盗版是要判刑的。这个版权,是欧美资本财团保持垄断、敛财的方式之一,和专利的作用是一样的。

专利这玩意,实际上比较坑。

就算是发明创造对人类有利,但是收个几十年专利费,那就太过了,这实际上就是财团保持垄断的一种方式。

中国现在也照搬这种专利、版权制度,这自然是为了保持江渝的军阀寡头财团的垄断地位。

教科书贵得要死,但是还是得买。

买不起怎么办?

政府掏钱办初级教育吧!这是为了普及汉语、汉字,是文化入侵的需要,因此中华民国要求那些附属国把财政收入的一部分拿出来办教育,美名曰:教育强国。

但实际上,只教出了一群接受过初级教育的国民,而且还是汉文化教育,使中华民国的文化入侵战略得以成功。

只受过初级教育的人,只能算是半文盲,也只能从事低层次的工作。

如果享受中高等教育,那么首先学费就把大部分的人挡在门外,这时候附属国的政府是不给补贴的,也就只有富人的孩子能够享受到这样的教育。

江渝在制定这个模式的时候,就是为了限制附属国的发展,使他们持续成为中国的代工厂。

“如果附属国的人口文化程度提高了,那么他们的劳工成本也就随之增加了,到时候我们的人口红利就减少了。”江渝当初是如此指示的,可见他对附属国人民的‘良苦用心’。

当然,这种教育模式并不会使附属国没有高级人才涌现,但是大部分还是低级工人,高等人才还是会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