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页

“呵呵,免尊姓太史,名慈,呵呵,至于字吗?在下暂时没有……!李大哥,幸会!”太史慈微笑答道。那三国时期,一般人都有姓名,但是“字”则需要一定的出身,同时弱冠之年,由德高望重之人为其取“字”“字”就是社会地位的代表。太史慈,草根出身,只有姓名而无“字。”

李典闻言,颇感差异。他认为,以太史慈超绝的身手和箭艺,怎么也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啊,至少也出身高贵的世家啊。李典此时归属曹操,为曹操办事。但是,由于他的地位决定他不能参与曹操一方的高层会议,所以他不知道太史慈的存在。太史慈统领军队几近兵不血刃,帮助孙权占领江夏城,已经在各方势力造成轩然大波,引起轰动。这种轰动当然是在各方的高层有限的范围内。

不管是否有名,太史慈先天之境的武技和神射手的箭艺,李典可是亲眼目睹了,那可是实实在在的啊。

“典拜谢太史恩公的出手相助,要不然的话,典和随从就命丧此处了!”李典神色由感激转为仰慕,再次拜谢。感激是因为太史慈的拔刀相助;仰慕,是因为太史慈的武技和箭艺。

“救人危难,拔刀相助,乃是我辈风范,不足挂齿!”太史慈拱手回礼道,“李大哥,此处码头已归在下所有,此时你们可以渡河了,不过一码归一码,渡河价格依旧!”

“呵呵,恩公所言极是!典也是道上的人,自然遵从道上的规矩!”李典颔首附和说道。一个先天之境的高手斤斤计较金钱,普天之下,估计也只有太史慈能做出来这等事情来。

“李大哥,尽管在下已经掌管此处,但是在下此时人手不够……李大哥何不与在下合伙,共同借此宝地发一笔横财呢?”太史慈邀请李典入伙是假,探寻李典的去向是真。太史慈就是想借助这个话题迂回探查李典的底细和去向,这总比直接相问的方式高明许多啊。

果不其然,李典面露为难之色的回应说道:“恩公有所不知,典乃是一名军官,在其位必须谋其政尽其力!说心里话,典也看中此处的优越的地理位置……太史恩公,要不我们以后从长计议,典尽量在最快的时间内,从族中挑选人员帮助恩公掌管此处,不知恩公意下如何?”

“可以,当然可以!哦,李大哥还是一名军官啊……李大哥在哪里就职?”太史慈一脸无害,随口问道。

“回禀恩公,实不相瞒,典就职于曹公麾下,乃是一名军需校官!”李典毫不隐瞒的答道。而后,他征求的问道:“恩公是否有兴趣入朝为官?”李典也知道变相询问太史慈的底细啊,大家都是聪明人啊。

“呵呵,多谢李大哥的好意!在下乃是闲云野鹤,自在自由惯了,本性不喜官场的约束!”太史慈轻摇扇子,婉言拒绝了李典的邀请。随后,二人随意的交谈。

最后,李典在码头留下一名族人,便看护马车踏上归途了。虽然没能和李典深交,但最后借助码头和李典交集,太史慈也心满意足了。只要接触,以后就有更深交往的可能……

等李典率领商队渡河而去,太史慈转过头又和朱将军交谈。在经过涡阳城的时候,太史慈发觉城池的建造一般化,按理说,涡阳城有码头这个摇钱树,又是袁术统辖地界的边境城池,时刻面对敌军的侵犯,短时间内应该超速的发展,如今城池建设只是一般化,那些金子都用到哪里去了?……太史慈当即就向朱将军询问这个问题。

朱将军没想到太史慈会问这个。他如实回答,金子大部分都被冯光贪污了。他的回答又让太史慈联想到,他多次到袁术的皇宫探查,也没有发现袁术私藏多少宝物。这根本不可能啊,袁术出身的家族一门“四世三公”一个超级豪门没有宝物,怎么可能?而袁术也不像廉洁奉公的人啊……

据密报分析,袁氏家族的宝藏都被袁术占有,欺世盗名的袁绍只是占有表面的财物而已。那袁术把宝藏连同玉玺隐匿哪里呢?太史慈暗自寻思:难道袁术聚敛的财宝都转移到冯光家中?那更不可能啊,袁术不会如此相信别人啊……

最后,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朱将军询问此事。朱将军万没想到,面前的奇人居然敢惦记着袁术的财宝。对爱财如命的朱将军来说,他还真的知道袁术藏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