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地,其中一个细眉小眼的少年仔指着远处东宫叫起来:“哇!三娃子。那就是你家?”
一个二十多岁的楞小伙嘿了一声。“耗子兄弟,那可不是咱家,那是太子东宫;咱家以前是那地的。”
‘耗子兄弟’是石青的亲卫小耗子。他受石青差遣,和四个亲卫来邺城寻李农。一路之上风餐露宿,此时刚刚到达。
三娃子大名何三娃,原是邺城西南五里何家荡的村民,石邃建东宫,把那一带的居民通通赶走。他和家人成了流民,辗转多年,最终在泰山落下脚,成了新义军下辖。
“耗子兄弟。到建安驿了。”三娃子指着一个大门户提醒小耗子:“外地人进城,私事需要出示路引、缴纳入城费,公事需要在建安驿验证印信勘合。”
“路引?印信?”小耗子暗叫一声糟糕;他常年在河南流窜,向来天不管地不收,哪知道这些规矩,怎会带印信路引?小眼睛骨碌转了几转,小耗子一咂嘴。爽利道:“走!甭管这套,我们只需报出新义军的名号,看谁敢拦阻!”
一挺胸,小耗子径直向城门行去……
当然,现实是残酷的。将近城门,他的脚步越来越慢……一队守门禁军手按刀枪,正冷冷地盯过来。
大赵立国数十年,从未停止过战争,作为赵军精锐,邺城禁军自有一股杀伐之气。看守城门的禁军眼光更是犀利,一眼瞧出五人来路蹊跷。
邺城不是没有平民。邺城东、西城门间有条直道,把邺城分成南、北两区;北城是西苑、皇宫、官署和戚里(贵族居住区);南城是坊里,住的都是‘平民百姓’。只不过这儿的平民百姓与其他地方有异,随便找一个,不是郎将家眷就是吏员亲属;与皇亲国戚比,他们是平民,与真正的平民比,他们是官眷。不算大富大贵,也是衣食无愁,穿着打扮大体过得去,如小耗子等人这般的绝无仅有。
距离越来越近,十个禁军动了,挺枪逼了上来。
小耗子有些着慌,他不怕死,伍慈要活剐他的时候,他还能破口大骂。此时他却有些害怕,人生地不熟的,一旦惹出祸,误了石青的交代,那可怎么办?
一时之间急得他四处乱看——也是运气好,他这一看,就发现了一个‘熟人’——悍民军原牙将孙威。孙威领了一队黑衣黑甲的悍民军在城楼上巡视。
小耗子不知道,孙威已升为郎将,被任命为邺城巡城监,单独带一营悍民军,专事监察邺城七门关防。不过,是否知道对小耗子来说无关紧要,瞅见孙威,他喜得跳起来,大声招呼:“孙将军!孙将军……”
城门禁军闻声止步,仰望城楼。孙威手扶垛口疑惑地向下张望——他不认识小耗子。
“孙将军。我是新义军石帅身边的小耗子……”小耗子踮脚大喊。
“新义军?石帅?”孙威皱眉思索。他听石闵提过新义军和石青,但这两个名字对他来说很陌生。石青改名、火并三义军、组建新义军,只内部人知道,当时孙威与石青水火不容,怎会知道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