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仗,双方可以说拼了一个平手。
津水畔这一仗,楚军损了猛将龙且以及约七千精锐,秦军损兵约有八千左右,并包括涉间在内的一批将校,双方的损失也大体相等,不过,在后备役部队的配备上,拥有关中、汉中、巴蜀广大后方基地的秦军势必要比楚军恢复得更快一些。
经此一仗,秦军中许多年轻的将士会慢慢的成长起来,涉间他们老一代将领的任务已经完成,接力棒会移交到了年青一代的手里。他们总有一天会代替战死的什长、队长、军侯的位置,他们将来征战的地方有可能不在中原,而在大秦的四方边疆!
对于韩信来说,这是他第一次指挥大兵团在平原上与强悍的对手作战,其中难免有欠缺经验的地方。
井陉一战时韩信主要以骑兵作为主力,骑兵的机动性有效的弥补了秦军在数量上的不足,加上李烈在绵蔓水一带出色的战绩,这才让秦军赢得了一场大捷!
指挥骑军作战和步兵有诸多的差异,在这一战中,韩信获得的经验是为主将时的协调指挥能力得到了加强,对于麾下这支秦军来说,只要再解决各个方阵、兵种之间互替时的间隙,那么,战斗力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与此同时,韩信也需要吸取的教训,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小视对手反扑的潜力,这一仗厮杀成这样,固然有项羽太过强悍的客观原因,更由于秦军各方阵之间在配合上还存在着生疏的地方。
相信有了这一次对敌的经验,韩信在以后的征战中会获益良多。
在傅戈知晓的那段历史上,韩信与项羽之间的对决也不是百战百胜的,垓下之围不过是四年楚汉战争的缩影而己。
在那一场最为著名的彭城之战中,项羽以三万精锐骑军将刘邦的五十六万诸侯联军杀得大败,据史记所形容,诸侯将士的尸体令睢水为之断流,三万对五十六万,在这样巨大的兵力差距面前,居然还是少的一方获得胜利,由此可见,项羽之勇猛,诸侯军之羸弱。
彼时,韩信已被刘邦拜为大将军,在诸侯军中负责协调指挥各路势力,对于项羽能突然从齐地战场杀回,并以势如破竹之势将联军一一击溃,当时,不仅汉王刘邦没想到,就连韩信也没有料想到。
常胜不败!
这年头又哪里有什么常胜未尝一败的将军,有的不过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作战指挥能力的名将罢了。
平局的结果虽然让项羽不甚满意,但目前他也只能接受。
被刘邦袭了后路,没有了稳定补给保障的楚军可以打胜仗,但绝不能打两败俱伤的胜仗,这要是一仗把部下精锐都拼光了,又拿什么去转身对付刘邦这头中山狼?
“哼,等我收拾了刘邦,重夺了荥阳、敖仓,再回来寻秦狗的秽气!”回军途中,项羽心中忿忿怒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