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页

杨炯退回去之后,李渊再次说到:“今我大唐新建,改大兴城为长安城。封子李建成为太子,子李世民为秦王,子李元吉为齐王,子李元霸为赵王。”

“儿臣谢父皇。”

“封独孤峰为安国公,职太子太师,兼大行台尚书令。”

“微臣谢陛下!”

“封裴寂尚书右仆射,兼太子太傅;封唐俭大将军府,拜唐俭为大将军府记室、加正议大夫;封窦威为左相,同领太子少师一职;封刘弘基右骁卫大将,同领太子詹事……”

“臣等谢陛下!”

“如今我大唐新创,各部门暂时延用隋时政策。望各位能早日商议出一套比较好的政策,辞旧纳新,共创辉煌!”

“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个早上下来,封爵封位用了大半的时间。

正一品和从一品这两个虚职,没有什么实权的职位,如司徒,司空等,李渊让隋时德高望重和李家那几个老古董来担任。

而从正二品、从二品这些有实权的官职开始,担任的都是与李渊一起起义的元勋,还有就是曾经李渊被杨广贬到太原之时,仍坚定不移跟随的那些官员;至于那些其他的,都被放到一些没有实权的虚职上,也起不了多大的风浪。

李世民手下的那些人马,除了长孙无忌跟着李家久点获得了一个正三品的职位,中书令兼秦王府章台同事。

像杜如晦、房玄龄、刘文静、李靖等这些家伙,如今还没有崭露头脚。不过李建成知道,等得大唐建立后,刘武周,薛举之子薛仁杲等各势力进攻大唐之时,在李世民的带领之下平定,他们才得以浮上水面。

最后,得以凌烟阁二十四臣名垂千古。

其实在之前,李建成就已经将详细的改革制度,官员调动等方案谋划完毕,只不过李渊还未登基,因此他没有拿出来。如今已经登基,他自然要拿出来,不过不是现在,至少要先跟李渊商量一番。

想来等李建成把这份方案拿出来,必定引起巨大的轰动,同时也会引起诸多人对李建成的不满。不过李建成并不介意,这些先进的方案岂是他们能够懂的?当然,也不乏有识之士能够洞悉其中的好处。

午时,众人在皇城内用膳完毕,齐齐往正阳门而去,因为接下来就是此次建国的重头戏,阅兵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