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来的辽国将军对自己的搭档抱怨道:“要说你们宋人小心翼翼也就罢了,你看我那些个同僚怎的也这个样子。”
“是奇怪,你看到那个矮子没?那叫黄东文,是我军里有名的莽夫,他都不敢莽了。”新来的将军摸着下巴对搭档说道:“这其中必然有蹊跷。”
大宋驰名莽夫不敢莽了,这件事要是没有问题都说不过去了。
于是他们即便是心里有差异,却还是跟了上去参加他们的参谋会。
而左柔现在就在山顶,手里头捏着信鸽,只要下头开始进攻,他就会下令进行炮击,山顶上的导演组成员也会开始对进攻高地时间进行统计,只要超过三刻钟,就判定进攻失败。
“我觉得这种体系下的打击,对他们来说无异于天兵天将。”总导演坐在一边翻看着左柔的作战计划报告:“他们可能都反应不过来就全军覆没了。”
左柔回头看了他一眼,然后对他们说道:“如果不是最高级的家伙不能拿出来,我跟你讲,他们都过不了山腰。”
第771章、七年11月7日 晴
在冷兵器时代,每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都会被在史书里狠狠记录一笔,而以多打少那叫天经地义。
就像现在的情况一样,虽然是攻坚战,但人数摆在那里,在大部分将领眼中这就是必胜的局面。
但他们到底是没有经过系统化学习新时代战术战略的人,思维仍然停留在大刀弓箭的思维之中,虽然手底下的士兵都在一批一批的更换火枪,但思维却仍然没有转变,仍是用最基础的步战思维应对敌人。
但关键问题是蓝军可是一支具有先进战术思维的队伍,左柔虽然是主帅,但随军参谋可都是长安军事学院里出来的人,都是经过北海新军选拔再通过军事学院选拔后毕业的专业人才。
这帮人打仗就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赢。而且阵地战、壕沟站、运动战等等战术熟悉的就跟百家姓一样。
而且蓝军也早已经抛弃了厚重的铠甲,更换上了轻便的衣裳,机动性和实用性都大大增强,而且壕沟和碉堡的运用很多时候也让冷兵器时代的很多战术黯然失色。
“先用土工作业完成第一道防线,因为是攻坚战,所以红军的骑兵不能使用,那么我们只要做好步兵防御阵地的准备就可以了。”
一名参谋来到左柔面前说道:“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人数比例悬殊,在防御时要十二分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