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0页

太子李禥勾结左将军周虎图谋不轨?!

就像张御史所认为的那样,这鬼话在聪明人看来,简直就是在侮辱他们的智商。

太子李禥是什么人?那是储君!是半君!是未来晋国的君主!

而左将军又是什么人?那是陈太师的义子,祥瑞公主未来的驸马,也就是天子的孙婿!

以这两位的地位,用得着图谋不轨么?

大概杨雄、杨暐兄弟也觉得这事过于离谱,于是索性将那周虎以往的‘恶迹’夸大,什么出身黑虎贼,什么劫官烧衙,通通都夸大了说,甚至于,杨雄还把泰山贼的罪过扣在了周虎头上——称当初周虎是故意将东平、济阴等地的贼寇驱赶至泰山,这才导致后来泰山贼为祸。

或许杨雄也没有想到,他这瞎编的事,恰恰就是真相。

总而言之,为了证明己方是正义的勤王之师,杨雄竭尽全力抹黑周虎——没办法,谁让陈太师与陈门五虎素来洁身自好,他们实在黑不动呢?也就只有那周虎留下了一些黑料,因此杨雄就只能逮着那周虎黑。

但即便如此,邯郸城内仍有不少人看出了问题,不过碍于凉州军已彻底接管了邯郸,这些人也不敢胡乱评价,一个个都约束家人躲在家中,免得受到无妄之灾。

这些明眼人不敢开口,邯郸的百姓难免受到了蒙蔽,一时间,全城都在谈论太子李禥与左将军周虎图谋不轨之事。

事实上,在此期间倒也有一些倔强的官员与读书人当众质疑诏书,怀疑是凉州军贼喊捉贼,诬陷太子李禥与左将军周虎,但这些人很快就被随之而来的凉州军士卒给带走了。

这一下,那些看出不对劲的人就更不敢乱说了。

然而以力服人,这终究不是办法,就当李虔头疼于如何取信于邯郸百姓时,太师王婴向他出了一计:“何不以太子妃与皇孙作为要挟,逼迫废太子认罪?”

李虔与杨雄对视一眼。

如太师王婴所言,这招虽说阴毒,但确实不失是一个极好的办法:只要太子李禥认罪,那周虎还洗得清么?

当日黄昏前,三皇子李虔来到他的府上,见到了被凉州军软禁在府内的太子李禥,兄弟二人谈论了大约一炷香工夫。

当晚,太子李禥在李虔的府上饮毒酒自尽,死前亲笔写下了认罪状,承认了他勾结左将军周虎图谋不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