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页

“请太孙放心,臣一定细心种植,认真统计。绝不让太孙的念想落空。”

“老魏啊,你来看这各地的稻谷,有的颗粒大口感好,但是产量低。有的呢,产量高但是颗粒小。孤要搞这个杂交水稻,嗯,就是这样……如此,总会有一种水稻能够集中各种稻谷的优点。嗯,这事你空了关注一下就是了。我大明其实并不缺粮食,缺的是其他东西。反正呢,能搞出来最好。你最重要的任务,还是给孤看好这排工坊。孤在做完代理权拍卖后,马上就要准备推出新产品了。”

在八月份举行的拍卖会上,朱由栋一共认定了十五家省级代理商(两京十三省里,北直隶是不设代理商的。但是另外加了一家辽东)。

虽说这种场合,太孙也好,大内诸监乃至熊廷弼等臣子也罢,都不可能亲自出场。但是能够入场的商人们都是人精:能够调动锦衣卫在拍卖场外站岗的,那后台是谁简直都不用猜了。

所以,一半是货好,一半是对皇室献媚。最终获得代理权的十五家大商人们,都各自缴纳了一万两保证金和三千两加盟费。

在这个基础上,朱由栋给他们的规定是:我按北直隶市场价的五折给你们货物,你们运回各地售卖具体多少钱我不管。但是,第一,不准跨境售卖以造成内部恶性竞争。否则收没保证金不说,以后也不再供货。第二,不准宣传说是货物昂贵是因为厂价太高导致的,更不准明里暗里的误导消费者,说这玩意和大明上层有关联。如果犯了这条,呵呵,第一条里的惩罚是要执行的,锦衣卫什么的也是要来你家讨口茶喝的。

这个时代的大明商人们,能够把生意做到本省数一数二的,其实身后站着的无一不是权贵。对于爽记百货提出的这两条要求,自然是极为乐意接受的。总体而言,虽说在竞价的时候也有不少商人因为互相抬价而搞出了真火,但拍卖会终究是顺利的结束了。

最后,朱由栋不光白拿了二十来万两白银,还一次性收到了近二十万两的货款——这笔钱可以购买的香皂,足够他现在的小作坊忙活大半年了。

但是呢,到底是穿越前没有真正进过高档拍卖场的屌丝,朱由栋在这次拍卖会之前居然忘了设置一个身份认定。结果就让个别人钻了空子,溜进了拍卖场。

比如这个曹三喜。

“太孙殿下,草民是山~西~太~谷~人。乡野山民,不习官话,还请太孙宽恕。”

哎,你不会官话没什么啊,我降生下来之后,听着这个时代的“普通话”。其实脑门儿也很疼呢。那是后来花了几年时间才慢慢习惯的呢。

这个曹三喜,现在是一介平民,说是穷光蛋倒也不至于,但跟富豪两个字那是一点都不沾边的。他混进拍卖会后,别人竞价的时候也不叫嚷,而是等拍卖会完了以后直接找到主事人,要求面见这家爽记百货的大东家。

这家百货的大东家不就是太孙么?你一个平民怎么能见呢?所以他毫无悬念的被扔了出去。

但是这家伙的意志不是一般的坚定,拍卖会后的好几天,他走遍了爽记在北京城里的六家店铺,反复求见大东家。虽说要么被仍白眼,要么被驱赶,但仍然百折不挠的坚持求见。终于在某一天,被再次晃到某家铺面的朱由栋给碰到了。待得他派人上前一问名字:哎哟!这可是商界奇才啊!

在后世,一说到山西,估计外省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煤炭。事实上,山西的煤炭开发极早。至少在西汉年间,就有河东郡用煤炭冶铁的记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