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页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有朱由栋坐在这里,加上杨镐这个方略实在有些扯淡。所以,等朱由栋让大家发表意见后,刘綎第一个就站了出来。

当年刘大刀的军队在朝鲜很是祸害了不少当地百姓。而杨镐呢?他在朝鲜除了是明军统帅外,还兼职当起了朝鲜的“宰相”。为了朝鲜战后的恢复可谓是尽职尽力。在这个过程中,刘綎因为士兵军纪的问题,多次遭到杨镐的弹劾和训斥。所以两人的积怨极深。

而这些年呢,刘綎因为木邦一役和太孙建立起了固定的联系,这背后的后台硬得不得了。再加上这杨镐的方略实在是糟糕。所以,刘大刀就敢发话了。

第164章 山海关定方略(二)

“殿下,末将是个粗人,说不来什么文绉绉的话,要末将来评价这个方案的话,那便是狗屁不如,臭不可闻,如果用此方略,我军必败!”

“刘綎,你怎能如此羞辱于本官?!”

“哼!按照你杨经略刚才所讲的方略,总共不到十万的部队,被你分为四支,彼此相隔一百余里甚至数百里的距离,那四路大军如何彼此呼应?若是努尔哈赤利用这一点,集中其全部主力,先破一路,再破一路呢?”

“这,自然是要先定好日期,各部要严格按照日期到达指定地点啊。”

“哈!杨经略,你我当年都去过朝鲜,去的时候都是经过现在建奴的老巢附近,那里山高林密,根本没有什么大路。更加上现在马上就十二月了,辽东到时候积雪不知道多厚。如此地形,天气,怎么能保证各路大军行军速度一致?这只是其一。其二,若是那一路的将军因为遭遇敌军主力被迫停驻了下来,其他三路都不知道的情况下还在埋头前进,结果到了指定地点发现友军未至,这时候的将心、军心又如何维系。其三……”

“刘帅,方略,人人可以探讨,但是对同僚,不可口出恶言。”

“是,殿下恕罪,末将一时气急,说了重话,还请杨经略体谅。”

“哼!”

“哈哈哈,好了好了,杨经略有肚量,很好嘛。那个,诸位将军,还有什么想法,都说说,说说?”

“殿下,末将李如柏赞同刘帅的说法,四路分兵,决不可行!”

李如柏这个人呢,其实是最了解努尔哈赤到底有多强大的。在努尔哈赤开始崛起的时候,他就一再要求对其进行打压,可惜李成梁不听他的。等到历史本位面上的1619年,明朝发动大军进攻后金的时候,李如柏就知道此战必败。所以他这一路,是走得最慢,也是唯一全身而退的。

而在这个位面,李家已经和太孙深深的捆绑在了一起。所以,这一次,不要说李成梁的亲笔信,李如柏自己都把李家的家丁全部动员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