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于朱由栋来说,东林党再怎么混账,也不能彻底扫灭干净——不然谁来牵制浙党呢?谁又来做反对派呢?
所以,孙慎行这个东林党非核心成员,居然因为东林的衰落而迅速的升官。到了礼部侍郎上的位置不说,还做了这一届会试的主考官——主考官可是这一届所有进士的座师啊!
反复思考许久后,孙慎行右手抬了抬,立即便有其他考官将吸饱了墨汁的毛笔递了过来。
然后孙慎行便在这份答卷上直接批到:精准!
第276章 方山的进士们
大明会试的放榜时间是在四月十五日。
从二月十五会试结束,到放榜的这两个月间。是考官们复核答卷,相关工作人员统计、根据明代特有的南北中榜制度划分录取进士名额、对拟录取进士再次进行身份确认乃至政审,以及给新科进士们排名次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朱由栋一点没有去插手礼部的工作:过犹不及,他对科举的干涉已经够大了。再去刺激礼部,吴道南这个软不拉几的尚书估计还是不会说什么,但是言官们可就要把这位大宗伯弹劾致死了。
这么身段柔软的臣子朱由栋怎么舍得放弃?所以,还是忍着吧。
这段时间,朱由栋更多的精力是放到了黄册重建工作上面。
说起来,从这一年的一月开始,借助各地银行,各级地方政府都拿到了方山实验室生产的专用黄册纸。然后各地以最近三年重新清查出来的户帖、身份证为依托,在各地驻军的帮助下,开始重新填写黄册。
这一年,也是大明文官、吏员、胥役等实行新的俸禄制度的一年。不管这些家伙大涨了工资后会不会继续贪,但朱由栋至少做到了一点:给国家办事的人,就算完全不贪,也能活得不错——过段时间等我开始大力反腐的时候,你们可就没什么话可说了哟。
这一年,也是设立于天津卫的大明皇家海军学院正式开学的第一年。1613年下半年开学的大明皇家军事学院里第一届五百名学生,在经过两年的基础学习后,有一百三十六人选择了海军学院。李国助和颜思齐又在自己的老兄弟里扒拉了一些识字的骨干,塞入学院中。把海军学院的第一届学生人数凑足了两百人。
这一年,自朱由栋四岁开始就委托魏忠贤开始杂交水稻的研究,后来徐光启接手。整整十一年后,在去年,徐光启终于收获了一种颗粒饱满、结穗数量更多,相对其他水稻更为抗旱的稻种。朱由栋已经委托这一代的蜀王朱至澍今年开春后就在成都实验新稻种。
这一年,朱由栋安排六大报再次集中报道了银雀山汉墓的出土文物。兵家、道家、阴阳家等诸多文献出世。自儒学一统华夏思想界以来,诸子百家的著作再一次让中华相当多的人所知晓。由此带来的头脑风暴,即将开始……
总之,当时间来到1616年,大明的户籍、经济、军事、吏治、民生、思想革新等,都已经看到了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