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虽说现在各藩属国的情况总体稳定,但是这样的局面持续时间太久的话,臣恐有些国家的立场……”
“首相说得极是。”然后朱由栋把头转向右侧:“大司马,朕的战列舰现在进展到哪一步了?”
“主体结构已经全部完工,正在进行舾装。预计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可以开始海试。”
“太久了,朕等不了。此时此刻,必须要打一个大的胜仗才能稳定军心民心以及藩属国之心。”
“皇上。”颜思齐起身:“若是皇上要在近期打一个大的胜仗,那就只能是靠陆军了。毕竟,海军接连两次大战,是真的伤了元气。若是要让他们强行再战,臣只怕俞通海和郑和两舰服役了,却找不到合适的军官和水兵。”
“枢密使的话虽然不中听,但确实在理。朕也是想着靠陆军打一个大胜仗,以此稳定形势的。”
“皇上。”枢密副使赵率教起身:“请皇上示下方略,陆军拼命也要为皇上办到。”
“很简单。”朱由栋起身,走到会议室一副墙壁上悬挂的东亚地图前,手指放到缅甸的位置道:“西贼不是想进入中南半岛吗?缅族人、暹罗人乃至部分安南人,不是等着西贼去解救他们吗?朕给他们这个机会。朕意,枢密院可传令给刘招孙,让他节次抵抗,逐渐败退。在拉长西贼补给线的同时,也让中南半岛的那些急不可耐的阿猫阿狗们统统跳出来。然后,等到西贼进入中南半岛中部,我大明的陆军主力从北、东两侧对其进行合围,彻底将其歼灭!”
第704章 不速之客又至
诱敌深入,聚而歼之。这样的战例,古今中外都有不少。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正所谓“昔成安君不守井陉之关,终屈于韩信;诸葛瞻不据束马之险,卒擒于邓艾。”在中国历史上,秦末的陈余,汉末的诸葛瞻,都是拥有地利和兵力优势。但他们都认为光凭着地利了不起就是打退敌人。不如趁着我兵多,舍弃地利,把敌人放进来打,如此,就可以打出歼灭战……然后嘛,自然就是被放进来的韩信和邓艾打出了灭国之战。
如朱由栋这样的放弃缅甸,大踏步后退,把欧盟的陆军放进中南半岛深处,然后本国主力聚而歼之,其实也是在弄险。
大明此时由于海权的丧失,使得海贸近乎断绝。不管是大明本土,还是藩属国,农业或许受到的影响不大。但是工商界的疼痛是非常剧烈的。而商人嘛,都是逐利的。这朝廷不能为他们的海贸生意保驾护航,对朝廷自然就会不满。
之所以这会儿大明本土的商人不闹,一方面是大明最赚钱的产业都有皇家股份。一方面则是大明的大商人们总体还是沉得住气的:且再观望一下,看大明朝廷能不能迅速翻盘。总之,咱们这个皇上近四十年来创造了太多奇迹,如果我们傻乎乎的这时候先下场反对皇上,若是皇上后来迅速翻盘了呢?
但是,假如这个时候大明从缅甸大踏步撤退,很可能就会给国内一些本来就起了别样心思的人一种印象:哎哟,这大明看起来要完啊!这不光是海军打不过人家,连陆军也不行了啊。我们还是早点下了大明的船,去上西班牙的船吧。反正人家又不是要灭掉我大明,只是因为我们现在这个皇帝做事太霸道,抢了人家的地盘,所以人家要求今上退位罢了嘛——如此要求,合理!我们上西班牙的船,不算数典忘宗。而且,一旦两国恢复和平,生意又可以做起来了嘛。而今上退位后,说不得,皇室现在控股的不少赚钱的生意,我们也有机会去参合一脚呢。
所以,一旦大明从缅甸撤退,在政治上的丢分是极重的:一些藩属国、国内的部分商人,以及在朱由栋历次改革中利益受损的官僚,说不定都会跳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