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局势非常清楚:如果大明获得了孟加拉湾的制海权,那大明源源不断的兵力和无穷无尽的物资,都会毫无阻碍的,大批量的,迅速的投放到印度半岛。这种局面一旦形成,那欧洲联军不管怎么努力,到最后就算是胜利了,也只能是一场惨胜。
而如果西班牙获得了孟加拉湾的制海权,那只要朱由栋不发疯,可能印度战役还没有真正开打就要结束了:如此一来,欧盟保住了印度不说。大明已经高速运转起来的战时经济体制将会遭遇严重的内伤,几年之内都缓不过气来。
当然,对于西班牙来说,最理想的状态是:先放大明一部分陆军登陆。然后来一次孟加拉湾大海战,击败大明海军,获得制海权。而大明已经登陆的陆军,就会成为瓮中之鳖,除了被歼灭就是投降。
但,这种想法虽然美好,可是菲利普不敢去冒这个险:他在大明可没有黎塞留、路易十三这种高级间谍。虽说从大明发布的邸报来看,对方一共是下水了九艘战列舰,而且美洲分舰队那边一再确认,对方有两艘战列舰始终在美洲。可万一对方是障眼法呢?
也就是说,海战,不一定能稳赢。这要是让敌人轻易登陆了,万一海战又输了呢?
海战的胜负是一方面。更让菲利普着急的是北线:对方叫做孙传庭的指挥官,早年在美洲就让克伦威尔和拉伊蒙多吃尽了苦头,也让他承受了痛彻心扉的丧子之痛。这一次对方在中亚,根据侯赛因发到总参的电报来看,奥斯曼人完全是被孙传庭玩弄于股掌之间,这北线的局面,实在是岌岌可危——他菲利普因为“破军”的天赋,倒是亲自来到了印度,而远在君士坦丁堡的易普拉欣已经多次来电,催促菲利普派出有力部队,对北线进行支援。不然他就命令堵在恒河三角洲的鲍里斯集群北上增援侯赛因——在易普拉欣看来,别说你派了三十万,就算派三百万印度士兵呢?那也不算是有力支援。
可是鲍里斯那三十万人如何能北上?大明的曹文诏集群已经出现在了洞鸽隘口啊。
所以,一方面是不知道对方海军的真实实力,想要一探究竟。一方面是北线吃紧:这真正的印度战役还没有开始呢,北线就有倾覆的危险了。如果北线真的战败,嗯,以中亚那个复杂的交通条件,估计对方也无法派出太多军队南下,只要守住开伯尔山口就影响不大。但无论如何,从地势上来说,获得了中亚的大明将居高临下的俯视印度不说。波斯、阿富汗这些奥斯曼的势力范围将会全部完蛋——如此一来,奥斯曼会不会先退出战争?
所以,无论如何,都必须先跟大明的海军打一仗。
……
“加西亚,今天还是没能发现敌人的主力舰队吗?”
“抱歉,陛下。尚未发现。”
“罢了,我本来是准备把这个杀招放到后面去用的,可是现在北线很危险,为了争取时间,我批准你使用飞艇升空进行侦查。”
“啊?感谢陛下。请陛下放心,有了飞艇,我们一定可以提前发现对方。”
……
第二天,九月十六日清晨。
昨夜的暴风雨已经过去,在经过闪电的洗礼后,整个海面这会儿充满了清新的空气,视线也极为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