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页

就是如此安静、冷漠、残酷到极致的旁观行军整个下午后。到了晚上,终究还是于心不忍的李自成下令对掉队的奥斯曼士兵进行救治。这个口子一打开后,主动掉到最后,然后朝着大明军队投降的奥斯曼士兵越来越多。只是短短的15日一夜,李自成部就收容了近两万俘虏。

16日的下午六点左右,只剩下四万余人的奥斯曼军队来到了距离不过阿姆河两公里的地方。此时,空气中的湿润度明显提高,脚下的土地也有了青草,无数的奥斯曼士兵奋起最后的力气,拼命的挖掘脚下的泥沙,想要从地下掘出水来。然而,就在此时,张献忠的部队堵在了他们的前方……

16日夜间七时许,在经过短暂的交涉后,侯赛因孤独的转身向后,进入李自成的队伍里向李自成投降。自此,自九月初从撒马尔罕开出,初始兵力高达155万人的侯赛因集群,全军覆没。

23日,李自成、张献忠的部队压着六万多俘虏,来到了撒马尔罕城下。在与孙传庭主力会师的同时,也让城内的守军彻底绝望了。

24日,撒马尔罕开城投降。整个奥斯曼的中亚军团,至此不复存在,这次规模宏大的战争,至少是北线,暂时的安静了下来。

第783章 毕其功于一役

由于大明暂时还没有成熟可靠,可以长距离发射信号的无线电。所以大明的工兵们,一般都是部队行进到哪里,就把有线电报桩给架设到哪里。不过,在很多地形崎岖的地方,大明工兵们的架设速度,远远跟不上明军的前进速度。至少在中亚这一线,孙传庭都和李自成、张献忠在撒马尔罕会师了,明军的工兵们才把有线电报桩子在安集延铺好。

靠着人力从撒马尔罕跑到安集延,再从安集延发报到莎车,再到北京,再由北京转到仰光。在反复的收报、解码,重新发送,再接受解码……朱由栋收到中亚彻底底定消息的时候,已经是11月2日了。

“很好,非常好,朕实在是没有想到,孙传庭、李自成、张献忠他们表现得如此之好。这么快就把奥斯曼的中亚集群给消灭了。”

“皇上,孙伯雅他们这一仗真是打得漂亮,外线作战,还能充分的调动敌人。而且在地理的利用上,以客军之姿,比打主场的乌土两族军队还要熟稔。臣等真是佩服不已。”

“哈哈哈,这些人可是在美洲锻炼了那么多年,有此表现,虽然惊艳,但也不足为奇。而且你没看到嘛?这一仗打下来,他在夏天好不容易翻越天山囤积起来的物资已经消耗得七七八八。要不是奥斯曼人的武器制式和我们大明是一样的,说不得,他就没有弹药了。其实,还是险胜啊。”

“说到这个,是臣等最佩服皇上的地方。二十多年前的欧奥大战,皇上力主援助奥斯曼,结果奥斯曼为了把我们的援助武器拿来就用,直接和我们统一了武器规格和参数。现在看来,皇上当年的施舍,注定了奥斯曼要在这里还给咱们啊。”

孙传庭的电报很长,除了详细汇报中亚战事的过程外,也报告了满桂集团军的动向:满桂派出的藏族士兵,在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爬涉后,有两组人员成功的找到了孙传庭的主力。

然后孙传庭向朱由栋报告说,目前,由于天山那边已经大雪封山,本集群的后勤补给已经暂时中断。虽说拿到了大量的奥斯曼人的武器,在弹药这一块上不用担心什么。不过这粮食啥的,就真的有些困难了:毕竟,前些时日李自成、张献忠把这块土地祸害得不轻,大量的本地居民对大明军队的观感极差,把有限的粮食都藏起来了。

而且大明这一次还抓了这么多俘虏,为了以后征伐奥斯曼方便,又不能一杀了之。所以现在大明的中亚集群最头疼的便是粮食问题。

最后孙传庭表示,鉴于现在满桂被困在开伯尔,而本方又缺粮食。所以,本集群的下一步进军目标是走阿富汗南下,沿途找普什图人弄些补给,之后就去给满桂解围。与满桂汇合后,再确定下一步的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