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义,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刘廷让,他本来和赵光义同名,在赵光义继皇位后,才不得不改名为刘廷让。
这刘光义,是义社十兄弟之一,其军事才具显然不是赵光义可以比拟的。
征蜀如此顺利,多是刘光义的功劳。
而现今局面,刘光义应该看得甚是明白,如果不率部投降,那么,唯一的出路,便是渡大渡河,入吐蕃地,辗转去往青唐城。
虽说路途艰辛,就算能到达青唐城,只怕也剩不下几个军卒,但却是唯一逃出生天的机会。
要不然,就只能率部投降。
赵光义却想趁着齐军进入蜀地立足未稳,齐主的精锐还未到的时机回击,打通西遁的路线,结果招致大败。
因为他面对的对手,不仅仅是王大眼的五千神威军,蜀地之民也早恨透了他们,乡绅组织起的团练,本就将秦军当贼防,只是原来没有主心骨,现今齐军入蜀地,各地团练纷纷举旗,协助齐军讨贼。
而齐天子率秦军进驻剑州后,原本降了秦军的北部州府,纷纷改旗易帜。
神威军则进驻大渡河上岸的翼州,显然是准备截击从茂州北逃的秦军。
失去了强渡大渡河的最佳机会,赵光义和刘光义,一时陷入了进退两难境地。
十月,从江陵府出发的慕容延钊部及巢湖水师,趁着水缓逆流西上,“讨贼助蜀。”
沿岸州府,纷纷升起齐旗。
蜀主已经上表要投降秦军的消息早就被有心人传到四边州府,使得蜀国军民,人心惶惶之下,已经思变。
十一月,齐天子抵成都北几十里的彭州,成都震动,周边城府,纷纷请降。
蜀主遣使,却没见到齐天子,听闻齐天子眼见蜀地贼事已定,起驾返回了西京。
“助蜀讨贼”之事,交由随侍圣天子,刚刚迁升为龙图阁直学士的文龙图,“协作各部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