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卫出身的裴民听了这话,会心一笑,莫名地有些如鱼得水的感觉——还是当走狗比当将军好啊!

“是。卑职一直等他出了徐州地界,这才动手拿人。到现在他都还以为自己是被郑党的人捉的。”

王笑点点头,对裴民的表现还是满意的。

裴民又道:“幸好是这样,卑职打听了一下,这小子背景真不简单。”

苏明轩看着手中的情报,给王笑梳理,道:“冒家是元代镇南王脱欢之后,元亡后遁迹如皋,氏称冒。太祖得天下之前,张士诚曾召其祖为丞相,托病力辞不仕。后建万卷藏书楼,保存战乱中的籍典。我楚朝开国后,冒家世代高官,且都以‘为官廉洁、体贴民情’著称朝野。”

王笑道:“鼎盛了两个朝代的大世家?”

“是。冒襄之父冒起宗,曾任山东按察司副使、督理七省漕储道。如今任湖广布政使,以‘天性耿介、刚直廉洁’著称天下,居官数十年,无人敢向他行贿请托。时至今日,山东依然有人称他包拯在世。”

“至于冒襄,他素来有才名,十四岁便被称作当世之‘王勃’,江南文人夸其点缀盛楚一代诗文之景运,在复社中享有声望。”

说到这里,苏明轩感慨了一声,又道:“他虽未入仕,却在江南久负盛名,郑元化都不愿轻易碰他。国公你把人捉了也是个大麻烦,事情要是传出去,只怕文坛群情激愤,影响极大。”

王笑无所谓地点点头,又向裴民问道:“他招了吗?”

“没招,这家伙嘴还挺硬的,但卑职还未用刑。”裴民拱手道:“卑职蒙了他的眼,他以为我们是郑党,一直在大骂郑党。因而也得到不少情报……国公过目。”

王笑瞥了两眼,又与柳岚山的招供两相对比,略一想,许多事不用问已经洞若观火。

他摇头轻呵一声,不再理会此事,继续埋首公务。

苏明轩沉吟片刻,摇了摇头,劝道:“复社四公子家世都差不多,侯方域才名还胜冒襄一筹,被称为楚之李白。这样有名气的才子,留之无用,沾上却惹一身诽谤。依我之见,还是赶出去为妥。”

“此事没这么简单,我还没看出郑元化的意图。”

王笑如此低语了一句,向裴民又道:“那个上书治黄河的都水司主事陈京辅,找到了没有?”

裴民拱手,道:“卑职已派了两批人分别潜到嘉兴与杭州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