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正盛比苏油还要兴奋:“好咧!我要泡汤泉!”
尉氏在开封西南百里,两人的坐骑都是神骏非常,沿着惠民河边新修的结实沥青路一路狂奔。
冬日的京畿一带,景象其实很萧条,但是走过六十里之后,景象顿时为之一变。
进入尉氏县辖区之后,路边的绿地却一片连着一片,虽然已经初冬,却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这里现在除了是勋贵们的冬庄,还是汴京城的冬蔬菜供给基地。
因为有温泉的缘故,因此几十年前,就有皇庄小规模地为宫里栽种反季节蔬菜。
那个时候这种菜一般人是吃不起的,冬季的瓜茄,那价格比夏日刚刚上市的那种还要贵,一对儿就是四贯钱,偶尔皇帝会作为贵重东西,赏赐宰执以上群臣。
因为这个,御史们还上书过,说什么反季节栽种悖逆时序阴阳,不吉利,国家要出乱子之类的话。
等到玻璃板问世之后,苏油得到章惇的提醒,给曹太后出了个主意,于是曹太后命人在这里扩大了几处玻璃菜棚,命几个老太监在这里管事,顺便养阉猪。
不全人养不全诸,无阴阳人种无阴阳菜,看你们还怎么说!
再等到机井技术和魔芋胶薄膜成熟以后,尉氏勋贵们名下的冬菜园子,一下子就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
第九百八十八章 尉氏的变化
机井技术,可以打出地下的温泉,温泉通过大棚里弯曲回环的小水渠,除了供日常浇水所用,还能提高温度。
加上地膜,有机肥,可以提高地温,冬日里种菜已然不是什么高难技术。
好东西谁都稀罕,在勋贵们心里,穷御史们瞎哔哔,那是因为他们吃不起馋的!
老子们纷纷上马冬菜项目,也算是为皇上挡枪,这就是咱勋贵们该做的本份不是?!